【编者按】在缅甸若开邦的硝烟与封锁中,数十万罗兴亚人正经历着比战争更残酷的饥饿炼狱。当国际援助因资金断链而收缩,当军政府与地方武装的角力切断粮食通道,母亲被迫用野草熬汤安抚哭嚎的孩童,父亲将最后一口粮食让给骨瘦如柴的子女。联合国警告的"惊人饥荒"背后,是每四个孩子就有一人严重营养不良的残酷现实。这片被世界遗忘的土地上,人性的微光仍在挣扎——一位父亲含泪哀求:"若再无人施舍,请用炸弹终结我们的苦难"。此刻,跨越边境的逃亡者仍在用枯槁的双手叩问:新生的婴儿,是否注定要延续这场饥饿的轮回?

孟加拉科克斯巴扎尔——38岁的罗兴亚母亲阿吉布·巴哈尔回忆,去年在战火纷飞的缅甸若开邦,她6个月大的儿子患病时,家中既无药物也无食物。婴儿最终在她怀中停止了呼吸。

"孩子们整夜饿得哭嚎,我只能煮野草汤让他们安静。"巴哈尔如今栖身于孟加拉难民营,这里是她与家人逃离缅甸暴力和饥荒后的避难所。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指出,若开邦这个西部沿海地区常年陷于针对罗兴亚穆斯林的冲突与族群暴力,如今因"战乱、封锁与资金削减的致命组合",正面临"令人震惊的饥荒危机"。

在周二联合国关于缅甸少数民族问题的高级别会议上,美英宣布将追加1.23亿新元援助,用于支持收容百万罗兴亚难民的孟加拉难民营。

野草续命

自2021年军方夺权并血腥镇压抗议以来,缅甸持续动荡,全国武装起义烽火再起,若开邦军政府与阿拉干军的冲突也再度激化。

包括巴哈尔夫妇在内的五名罗兴亚人向路透社透露,过去半年他们靠树叶、草根和野草维生,最终逃往孟加拉。

援助组织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若开邦超过10万名儿童正遭受严重营养不良,仅不到2%能获得治疗。因惧怕报复,这些工作者要求匿名。

路透社去年曾报道,军政府通过施压研究人员禁止收集饥饿数据、胁迫援助机构不得公开真相,刻意掩盖危机。

联合国驻缅甸代理团长迈克尔·邓福德表示,军政府与阿拉干军的安全顾虑与限制,导致联合国无法将粮食运出军方控制的实兑市,无法送达若开邦中北部地区。

"这显然加剧了饥荒的爆发式增长,"兼任粮食计划署驻缅代表的邓福德痛心疾首,"明知民众急需援助却无能为力,令人绝望。"

阿拉干军发言人钦图卡指责军政府封锁粮药援助,称该组织正与联合国及援助机构协作。其数据显示四分之一儿童营养不良,但尚未达饥荒程度,并将此归咎于军事封锁。他承认战乱使医疗救助举步维艰,但承诺正努力维持民生必需品低价并减免税费。缅甸军政府发言人未予置评。

救援断链

援助工作者指出,战火、市场空虚、经济停滞与封锁的叠加效应,正以空前规模挤压若开邦民众的生存空间。

境内流离失所者营地处境尤为严峻,其中多数是在历次暴力浪潮中逃离家园的罗兴亚人,如今更面临严苛的行动限制。

援助组织数据显示,营地内普遍存在严重营养不良,父母们被迫节食省粮喂养子女。2023年9月至今年8月间,此类极端生存者数量激增近十倍。

邓福德透露今年曾在实兑郊外罗兴亚营地与居民对话。该机构原提供援助,却因资金削减被迫缩减粮食配给。

"一位男子流着泪对我说:"如果粮食计划署不能喂养我们,当局也不管我们,不如投颗炸弹让我们解脱。""

枯骨之路

国际救援委员会指出,新抵孟加拉的罗兴亚人健康状态远逊于前几批难民,五岁以下儿童及孕产妇营养不良率极高。

该组织强调,难民激增恰逢全球援助资金短缺,医疗营养服务早已不堪重负。

"几乎找不到食物,多数日子每天只能吃一顿,"巴哈尔的丈夫穆罕默德·伊德里斯形容。这位来自布迪当镇的农民总是把食物留给孩子,自己啃食残渣。

他哽咽道食品价格飞涨,有时根本无粮可买:"记不清上次吃鸡蛋或肉是什么时候了。"

怀胎八月的巴哈尔虽然感恩暂时的安宁,却对难民营的艰辛忧心忡忡。

"我总在想——这个孩子难道也要带着饥饿降临人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