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cipants attend one-on-one interviews during the 2025 Youth Good Job Fair at the SW Convergence Tech Biz Center in Daegu on Sept. 23.  (Newsis)

【编者按】在东亚职场文化中,“年龄门槛”始终是悬在年轻求职者头顶的隐形利剑。当韩国最新调查显示企业对新人的年龄容忍度不升反降,这场关于青春与资历的博弈再度引发深思。我们惯常将“大器晚成”奉为佳话,现实却给职场新鲜人划下残酷的年龄红线——男性32岁、女性29.6岁已成为韩国社会心照不宣的入职天花板。当兵役制度、资格考证、反复求职不断拉长就业准备期,而传统文化仍执着于“应届即巅峰”的用人逻辑,这代年轻人正陷入准备时间与机会窗口背道而驰的时空裂缝。当81%的受访者直言年龄决定求职成败,或许该反思:用出生年份丈量能力的人生标尺,究竟丈量出了怎样的时代困境?

在将"新人"身份与年龄和时机绑定的文化语境中,入门级职场的年龄天花板已成为年轻求职者真实的焦虑之源

韩国求职者坦言,尽管需要更长时间准备,获得入门级全职工作的机会窗口却在急速收窄

人力资源平台Incruit周一发布的调查显示,韩国人认为大学毕业生"适合"开始工作的年龄略有上升,但企业愿意接收的入门级员工最高年龄却在下降

调查数据显示,韩国社会认为男性30.4岁、女性28.2岁是开启职业生涯的合适年龄,较去年分别微增0.4岁和0.3岁。而受访者预估企业能接受的入职年龄上限已降至男性32岁、女性29.6岁,较2024年整整年轻了一岁

这些数字并非官方招聘准则,却折射出残酷的社会共识——在韩国职场,什么年龄才算"像样"的新人

根据《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除安全生产或法定退休等特例情形外,企业不得在招聘中设置年龄门槛。但现实总是骨感

这种矛盾折射出韩国青年的两难困境:男性兵役、证书考取、反复应聘不断延长就业准备期,可企业文化仍固执要求员工在30岁前完成职场首秀,让超龄者时刻笼罩在永久错失机会的恐惧中

为何韩国职场对年龄如此执着?

"新人"这个词在韩国承载着超越工作经历的社会意涵。传统大企业每年开展集体招聘,将应届生成批纳入麾下,这些新鲜人随后在论资排辈的体系中同步晋升

尽管如今多数企业转向青睐经验人才的岗位制招聘,但"新人就该是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这种陈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这解释了为何超八成受访者认定年龄强烈影响录用结果。当前新员工实际平均年龄已超过所谓"合适"基准(男31.9岁/女29.5岁),充分暴露了漫长准备期与残酷年龄天花板的激烈冲撞

Incruit调查中71.6%的参与者反对隐形年龄限制,强调能力与出生年份无关。而支持设限的28.4%群体最常提及的理由包括:"可能扰乱现有团队"、"难以融入年轻同事"、"被视为职场起步过晚"

本次调查于9月12日至23日开展,共收集701份有效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