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国民警卫队的迷彩服出现在芝加哥与波特兰的街头,这场名为"维稳"的军事行动正撕裂美国社会。特朗普政府以打击犯罪为由,在民主党主政城市强行部署军队,却被州长斥为"特朗普入侵"。从孟菲斯到新奥尔良,从洛杉矶到华盛顿,枪械与警棍交织的阴影下,是联邦与地方权力的激烈博弈,更是大选年前哨战的硝烟弥漫。当军队从自然灾害救援者转变为城市巡逻者,当军事训练场被提议设在"危险社区",这场前所未有的国内军事行动,正在改写军民关系的历史剧本。

特朗普总统正将国民警卫队的部署推向前所未有的境地——尽管遭到地方官员强烈反对,且任务目的与成效备受质疑,他仍执意向多座美国城市派遣军队。

自六月起,特朗普政府已向超过六座民主党主政城市派遣或承诺派遣军队,包括洛杉矶、华盛顿特区和孟菲斯。

政府声称需要军事力量应对这些城市的犯罪问题,并支援执行特朗普激进移民政策的联邦探员,加速驱逐无证移民。

上周末,特朗普政府顶着司法挑战及州地方领袖的抗议,再度升级行动,向芝加哥和俄勒冈州波特兰市调遣国民警卫队。

民主党领袖指控特朗普及其幕僚将城市歪曲成失控战区,以此为党派任务铺路,实则意在震慑政治异见者。

"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这就是"特朗普入侵"。"伊利诺伊州民主党州长普利茨克在声明中痛斥。

普利茨克透露特朗普计划联邦化该州300名国民警卫队员,并与德克萨斯州国民警卫队联合行动。

"先是联邦探员,接着违背我们意愿部署伊利诺伊国民警卫队,现在竟要引入他州军队。"

包括田纳西州州长比尔·李在内的共和党州长则支持此举,认同政府关于需要军队支援执法部门的说法,尽管犯罪率已从疫情期间高峰普遍回落。

上周在李的支持下,预计150名的田纳西国民警卫队先锋部队抵达孟菲斯。

"你们刻意塑造总统想用军队接管城市的叙事,"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昨日反驳,"总统是要帮助那些无力保障城市安全的地方领袖,这套方案已初见成效。"

历史学家与国民警卫队专家指出,特朗普的军事调度前所未见,可能影响这支通常应对风灾等紧急事态的部队的战备状态与士气。

他们更担忧部署会损害国民警卫队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尤其在执法信任薄弱、移民执法军事化已引发恐慌的社区。

"我们本是守护社区的中坚力量,"伊利诺伊州国民警卫队退役少将、前民主党众议员埃尼亚特强调,"让部队执行未经训练的任务,只会造成破坏。"

令批评者更忧心的是,特朗普上周在军方高层会议中宣称军队应优先应对国内威胁,在美國城市打響"内部战争"。

"该把危险城市当作军事训练场——不仅是国民警卫队,包括正规军。"特朗普此言一出,芝加哥民主党市长约翰逊立即斥为"鲁莽危险"。

这座中西部城市与联邦当局的关系早已剑拔弩张。上月移民海关执法局探员击毙追捕对象,上周300名联邦探员夜袭芝加哥南區公寓,甚至动用黑鹰直升机拘捕居民儿童。

周末冲突再度升级,国土安全部称执法人员车辆遭包围后,武装联邦探员射伤驾车女子。该女子与另一名驾车者被控用车辆袭击联邦官员。

共和党领袖欢迎警卫队部署

尽管特朗普的军事部署引发争议,路易斯安那州共和党州长兰德里仍要求向新奥尔良等三大城市派遣千名警卫队员,称这些城市面临"暴力犯罪率攀升"与"警力严重短缺"。

新奥尔良市议会民主党主席莫雷尔预言抗议活动"不可避免",担心紧张局势会破坏警方历经动荡后重建的社区信任。

在与执法部门的会议上,莫雷尔质疑让不熟悉当地文化的武装士兵执行人群管控的合理性,敦促警方做好缓和局势的准备:"你们的职责是保护市民。"

对于退役陆军中将奥诺雷而言,以"混乱暴力"为由部署军队的场景似曾相识。二十年前他受小布什总统委派,主导卡特里娜飓风后的新奥尔良救援。

这位土生土长的路易斯安那人回忆,2005年夏抵达时,数万居民因洪水被困多日。媒体对抢劫的夸大报道——包括针对妇孺的虚假袭击消息——促使时任州长布兰科下令州国民警卫队"必要时格杀勿论"。

电视镜头记录下经典一幕:奥诺雷怒斥用枪指着非裔灾民的白人士兵:"把该死的武器放下!"

"人们抢劫是为生存,"他后来向布兰科解释,"我们不能让士兵屠杀同胞。"州长最终让步。

提及特朗普用美国城市作军事训练场的提议,这位退役将军坦言:"令我毛骨悚然。"

他更忧心主要受训应对自然灾害的民兵被投入未经准备的"可疑情境",并举出1970年肯特州立大学惨案——国民警卫队向反越战学生开火,造成四死九伤。

"肯特州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明确交火规则会酿成悲剧。他们射杀的是依法享有抗议权的公民。"

虽然各城任务各异,国民警卫队多负责保卫联邦设施与人员。洛杉矶允许他们临时拘捕嫌犯,华盛顿特区则安排他们清理国家广场垃圾。

"这无疑将开启军队与民众对立的序幕,"国民警卫队退役二星上将曼纳警告,"警卫队向来雪中送炭,如今政府却用军队监视民众,特别是蓝营城市和有色人种社区。"

曼纳指出这终将影响征兵工作。虽然政府吹嘘募兵成果,但多数成效来自上届政府,本届政府的招募数据有待时间检验。

CBS与YouGov最新民调显示,58%美国人反对特朗普的军事部署。

什里夫波特市共和党市长阿尔塞诺不解为何这座17.7万人的城市需要驻军。他强调当地凶杀案同比两位数下降,暴力犯罪持续缓解,犯罪率未跻身州内前十,"现在人们反而会觉得这里危险"。

"我不拒绝执法援助,但必须确保产生积极影响,"市长坦言,"国民警卫队应当增强而非削弱社会信任。"

民主党领袖忧心公共冲突

特朗普移民政策设计师、白宫幕僚长米勒欢呼警卫队部署,斥责叫停波特兰行动的联邦法官"司法叛乱"。

上周联邦探员与警卫队涌入孟菲斯时,米勒携司法部长邦迪、国防部长赫格塞特现身执法会议,现场宛如特朗普竞选集会。

三人许下重磅承诺。邦迪宣称要将"全美最暴力城市"打造成零犯罪乐土;米勒誓言"终结困扰数代人的犯罪元素",豪言"在这座城市,没有一个街区该让市民感到不安——那些狗屁事情到此为止"。

在另场会议中,米勒宣告执法人员已在孟菲斯"解除束缚"。这番言论在这座多数人口为黑人的城市引发警报,当地警民信任危机已持续数十年。

2023年,29岁黑人司机尼科尔斯因交通检查与警方冲突遭殴打致死,涉事警察使用的激进手段与当前联邦移民执法如出一辙。

在市议会厅,民主党市长杨正说明有限信息时,有居民提出更棘手的问题:如何消除市民的恐惧?

杨在采访中表示,全城都弥漫着类似忧虑——即便对联邦援助抱持希望者也不例外。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后警卫队镇压骚乱的黑暗记忆依然鲜活,如今在这座黑人为主的城市驻军将意味什么?

"最大的恐惧来自未知,"杨坦言,"此时此刻,国民警卫队成了最大忧患。"

虽然特朗普政府宣称市长欢迎行动,但将公共安全作为施政重点的温和派民主党人杨多次表明反对驻军。"但我没资格感情用事,"他正与各级官员协商,争取"参与决策的机会"。

田纳西州长李预计约150名警卫队员将派驻孟菲斯,规模小于其他城市。他承诺部队不直接参与执法,但米勒的激进言论显然与州长、市长的温和基调相悖。

杨持续追问行动细节:士兵着装、布防位置、"配何种枪械?会接近学校孩童吗?"虽获部分答复,但"答案仍充满不确定性,因为他们自己也还在摸索"。

在致市民信中,杨呼吁保持冷静:"无论立场如何,请记住:来到这里的男女军人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需要监督问责,但也应尊重他们的人性,同时捍卫每位孟菲斯人的尊严与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