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古道尔迎来90岁生日那天,我与她相对坐在小桌旁。
那是2024年4月,她来到纽约推广与珠宝品牌Brilliant Earth的合作项目。
该品牌向简·古道尔研究所捐赠10万美元,她则将自己的名字授权给环保系列的项链、戒指和耳饰。这些首饰全部采用再生黄金与实验室培育钻石,完全避免开采破坏。
人群熙攘环绕,午宴即将开始,时尚博主们悉数到场。在这片喧闹中,古道尔显得格外瘦小而疲惫。
我早已想好开场的问题。
"今早醒来,在您真实的90岁生日当天,第一个念头是什么?"现场人声鼎沸,我不得不俯身才能听清她的回答。
"希望自己身在别处。"她说。
这个答案出乎意料。昨日得知她离世的消息后重听采访录音,能清晰听见我的声音从轻快转为凝重。
"您知道,我更喜欢置身大自然。"她解释道。
随后她谈起醒来时收到的生日祝福,想起家人朋友。但她说今天不属于这些,语气带着些许伤感却异常坚定。
"这个生日关乎我的使命——向全世界传递理念,为我们的项目筹集资金。"
身边人告诉我,古道尔始终如激光般聚焦这个使命。
她竭尽全力确保研究所能在她离世后延续保护与教育工作。
她似乎决心运用自己的声望——不止是声望,更是人们对她产生的敬仰——推动世界为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采取行动。
"这就是为什么我每年300天都在奔波,"她说,"空谈该做什么毫无意义,我们必须切实行动。"
自从这位年轻研究员因记录黑猩猩用树枝捕食白蚁而崭露头角,简·古道尔就一直心甘情愿为理想奉献自己。
她常以双腿的轶事为例。1960年代《国家地理》刊登她在坦桑尼亚野外的照片,扎着马尾穿短裤的年轻姑娘,双腿引发热议。
人们认为这双腿很迷人。
今年在播客《Call Her Daddy》中,她提及某些嫉妒的男性科学家曾抱怨:正是这双腿让她登上封面并获得研究经费。
"放在今天说这种话会被起诉吧?"她笑道,"当时我只想回到黑猩猩身边。如果这双腿能帮我争取经费,谢谢你,我的腿!"说着轻拍大腿。
"而且说实话,"她补充道,"这双腿确实挺好看!"
但去年四月访谈时,她的疲惫显而易见。我提议缩短采访,她却让我继续提问。
"这样我就能坐在这里和你聊天,不用去应酬了。"她微笑着解释。
于是我们深入探讨了当年秋季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
我问及那个始终难以引起共鸣的议题:减少消费的必要性。
我曾读到她将"减量、复用、回收"三原则拓展为五原则,新增"拒绝"与"堆肥"。
她说相信循环经济——模拟自然零废弃的循环模式——是摆脱生态困境的关键。
她也强调儿童在说服成年人践行道德生活方式中的核心作用。
我早知道她热衷谈论"根与芽"青年项目,她果然借机大力推介。
谈及新闻业,她认为记者必须传播那些默默改变世界的普通人的故事。
"不仅要报道希望,更要展现这些希望如何驱散绝望阴霾。"
我们未谈及死亡,但这却是她书写和讲述最多的话题。
在与道格·艾布拉姆斯合著的《希望之书:艰难时代生存指南》中,她将死亡称为"下一场伟大冒险"。
数月后我在《纽约时报》2024气候前瞻论坛的舞台上再次采访她,那恰是一年前的此刻。
最珍贵的记忆是登台前在休息室与她的独处时光。
我们聊起她的威尔士祖父与我的威尔士母亲。那时的她沉静中蕴藏着力量,既温柔又敏锐。
在台上,我早已确定最后一个问题。
筹备期间我询问过各行各业的人最想向她请教什么。
答案不约而同:想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希望。
但我不想重复这个问题,因为她已在两本著作中详尽阐述。
于是我请教如何平衡希望——她从人类智慧、自然韧性、青年力量和不屈精神中发现的希望——与有时被称为"希望泡沫"的虚假希望。
她毫不迟疑。
"希望不是空想,"她让我们想象漫长黑暗隧道尽头代表希望的星辰,"坐在隧道口空等希望降临毫无意义。"
"我们必须卷起袖子。《圣经》说"束紧腰背",我特别喜欢这句话。虽然不太确定具体含义,但让我们都束紧腰背。"
"然后攀越、爬行、绕行所有横亘在我们与星辰之间的障碍。"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
作者:卡特琳·艾因霍恩
摄影:本杰明·诺曼
©2025 纽约时报公司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