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 Hye-sook, director of AI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speaks to the press during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编者按】 当极端天气成为全球新常态,一场天气预报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上演。韩国气象厅与英伟达的跨界合作,将自动驾驶领域的前沿技术应用于气象预测,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传统模型数小时的计算任务。这场AI与气象的联姻不仅刷新了暴雨预警的响应速度,更承载着弥合全球气象鸿沟的使命。从济州岛的国际研讨会到非洲大陆的防灾前线,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人类与自然对话的方式。让我们透过这篇编译,见证科技如何为脆弱的地球撑起一把智能保护伞。

韩国气象厅计划全球推广NowAlpha暴雨预警系统

济州西归浦——当气候变化引发极端天气频发,传统预测方法面临挑战之际,韩国气象厅正与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联手推进人工智能天气预报技术。

韩国气象厅将采用英伟达原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设计的Cosmos基础模型平台,通过模拟真实天气事件提升降雨预测能力。英伟达表示将提供模型优化技术和计算基础设施,助力韩国提升AI天气预报水平。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气候信息全民共享,长期愿景是预测气候变化规律。”英伟达高级工程师杰夫·艾迪透露,“我们将为韩国气象厅提供最前沿的AI模型优化技术和计算基础设施”。

这场合作在9月22-26日济州岛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临近预报试点项目研讨会上备受关注。来自科技企业、气象机构和国际组织的70位专家达成共识:AI预报已不是“要不要用”,而是“如何用好”的问题。

传统气象学长期依赖基于物理规律的数值预报模式,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系统曾被视为行业标杆。但近年来,谷歌GraphCast、华为盘古气象、英伟达FourCastNet等AI模型已实现反超,促使各国加快AI布局。

韩国气象厅与科学技术院自2020年联合研发的NowAlpha系统于今年5月正式启用,通过雷达图像实现6小时内降雨预测——这正是防灾避险的黄金窗口期。引入Cosmos平台后,该系统可通过真实场景模拟进一步提升预警能力。

与传统模式耗时数小时不同,NowAlpha最快3分钟就能生成预报。“韩国局地暴雨日益频繁,AI模型正成为填补短临预报空白的利器。”韩国气象厅官员表示。

不过官方强调AI尚未能完全取代传统模式:“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物理模型,但在应对突发性局地暴雨方面已显现独特价值。”

为提升AI预报精度,需要海量数据支撑。英伟达、谷歌等企业正在开发基于雷达和视频图像的AI训练新方法。韩国研究人员表示,待NowAlpha验证成熟后,将向发展中国家推广以增强全球防灾能力。

弥合气象鸿沟

世界气象组织自2023年启动的临近预报试点项目,致力于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实现6小时精准预报。

尽管发展中国家面临人才培训、基础设施等挑战,但官员强调AI比超级计算机更适应资源有限的环境。世界气象组织综合处理与预报系统司长本田有纪指出:“预报能力集中在发达国家,而最易受气候冲击的落后地区反而最缺乏这种能力。AI模型可弥合此鸿沟,本组织将制定指南让各国受益。”

该试点项目将持续至2027年。经过后续验证优化,这些由发达国家和科技巨头开发的AI模型,将在2027年后为发展中国家构筑气象防灾新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