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总有些温暖的故事能瞬间击中人心。一对曾执着于丁克理念的夫妻,一场意外降临的三胞胎奇迹,让我们看到生命最原始的感动。育儿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修行。当三个性格迥异的小天使跌跌撞撞闯进生活,带来的不仅是手忙脚乱的日常,更是重塑家庭的治愈力量。这篇来自韩国低生育老龄化委员会的纪实故事,或许能让你对"家"的定义产生新的思考——
"看着屏幕...我能看到三个胚胎。"
35岁的林智英和34岁的张恩赫,这对住在世宗的夫妇至今清晰记得怀孕六周超声检查那天的场景。他们两岁的三胞胎——哈达(儿子)、哈莉(女儿)和郝(儿子)——堪称"意外降临的礼物"。新婚初期,张先生曾坚持要做丁克族,但在妻子——一位热爱孩子的幼儿园老师持续劝说下,才勉强同意"只要一个孩子"。谁曾想,三个小生命会同时到来。
夫妇俩早已为第一个孩子取好名字:若是儿子叫哈达,女儿叫哈莉。但面对意外来临的三胞胎,他们追加了第三个名字——郝。
两人的缘分始于2019年。共同熟人向在世宗工作的林女士提议:"有位在扶余开药房的朋友,要不要见见?"当时双方都考虑结婚。虽然没打算立即交往,但初次见面一周后他们便开始约会。张先生的诚意令人动容:每晚八点药店打烊后,他都会驱车赶往世宗与林女士相见。短暂约会后凌晨一两点返程,日复一日坚持着这段艰辛的异地恋。
他们是典型的"文科女与理科男"。性格、思维和沟通方式截然不同,却总能畅谈不休。林女士讲述学生和同事的趣事,张先生分享药店老年顾客的故事,就连琐碎话题都能聊上数小时。确信与对方相伴人生会充满欢笑的两人,在交往一个月后便许下婚约,于2020年11月结为夫妻。
虽然契合点众多,但他们对生育的看法曾存在分歧。张先生最初对要孩子毫无渴望,觉得养育新生命的责任过于沉重。但在妻子数月的劝说下,最终同意只要一个孩子。在进行不孕治疗时,他们意外迎来了三胞胎。
2023年5月出生的三胞胎相貌性格各不相同。老大哈达活泼爱笑,总是能量满格地表达亲昵;老二哈莉文静勤勉,会主动寻找不见踪影的兄妹;老幺郝则是"学者型",痴迷于钻研事物直至精通,早已认得心爱动物的名称,喜欢独自玩玩具。个性鲜明的三个孩子让家里时刻充满欢声笑语。
养育三胞胎绝非易事。在孩子们周岁前,每分每秒都像在打仗。休育儿假的林女士回到光州娘家,依靠母亲帮助度过了一年。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孩子成长情况逐渐好转。如今他们能很好地适应托儿所生活,还会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这让夫妇俩松了口气,也带来了积极变化。
曾经不想要孩子的张先生坦言:"现在根本无法想象没有他们的生活。"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三胞胎奔向他喊着"爸爸我爱你",紧紧抱住他膝盖的瞬间。最近他甚至开始劝朋友:"一定要生孩子",强调孩子带来的独特喜悦。
林女士反思道:"育儿不仅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更是父母共同成长的过程。"孩子的出现让她重新审视人生观,变得更为成熟。"若是独自一人可能会忽略的情感,如今都通过孩子得到了升华。"她感慨:"原以为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更多,现在才发现从孩子那里获得的爱远比付出的多。"
最近家里总是充满孩子们爱的欢笑声。林女士笑着说:"当我穿新衣服时,孩子们会立刻说'妈妈真漂亮'。这些小小的赞美让我充满自豪与幸福。"
因为孩子,林女士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更亲密。她回忆:"年轻时父亲并不恋家。"但孙辈出生后他完全变了样。曾经在家都沉默寡言的他,现在会主动问:"要开空调吗?你们和孩子几点到?"他会带孩子们散步,轮流让他们骑在肩头。全家人都对他这一面感到惊讶。林女士说:"多亏了孩子们,现在和父母的对话变多了,也更理解他们了。"
本文由低生育老龄化委员会与朝鲜日报联合策划。相关内容可在委员会YouTube频道观看。若想分享孩子带来幸福的故事,可将经历发送至委员会邮箱betterfuture@korea.kr。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