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盛顿邮报》创刊全球评论版主编,凯伦·阿蒂亚始终坚信她的使命是以提升多元视角的方式解读世界局势。
"我不仅是专栏作家,"她近日坦言。
但上周,这位邮报唯一的非裔女性评论作家透露,她因在查理·柯克遇害案后于Bluesky平台发表关于暴力白人男性的贴文遭解雇——报社称其行为违反社交媒体政策。在她做出所谓"对美国暴力现状的诚实反思"后,十一年邮报生涯戛然而止。
"因表达自我——甚至并非表达自我,仅仅是履行记者职责——被驱逐出华盛顿邮报,简直是残酷的180度大转弯,"她向美联社控诉。
阿蒂亚作为邮报评论部最后一位非裔全职成员的离职,令媒体从业者和权益组织忧心忡忡,担心这将给新闻自由与多样性带来更深远冲击。他们指出,此事可能使有色人种记者在表达观点或探讨不公议题时畏首畏尾,实质上扼杀多元视角。
全美最大有色人种记者权益组织"美国黑人记者协会"周二声明,阿蒂亚遭解雇"为媒体界黑人声音的持续消亡敲响警钟"。
"黑人记者的缺失不仅伤害我们群体,更使整个行业贫瘠化,"NABJ主席艾琳·海恩斯强调,"当我们的声音消失,故事将失去讲述者,观点失去挑战者,真相永远残缺不全。"
在与华盛顿邮报执行主编马特·默里周一会谈后,NABJ领导层表示已获得承诺,该媒体正致力于维持团队多元构成,拓宽有色人种记者的职业通道。
华盛顿邮报发言人拒绝就阿蒂亚解雇事件回应美联社采访。阿蒂亚已宣布将通过法律途径质疑邮报决定。
"这更关乎此事为记者、教育工作者、研究者、所有探讨性别与暴力议题者开创的寒蝉效应。若他们认为针对我这个发声的黑人女性就能终结一切,历史证明压迫从未止步于黑人群体,"阿蒂亚沉痛道。
解雇事件震动多元倡导者与黑人记者协会
阿蒂亚遭解雇之际,全美数十个行业都因柯克遇刺案相关言论出现裁员潮,随着特朗普总统誓言报复其认为不当的言论,关于第一修正案权利的论战愈演愈烈。
"剔除凯伦·阿蒂亚这样帮助公众理解政治语境的重要声音,是媒体所有者危险且蓄意的抹杀行为,"倡导新闻自由与思想交流的无党派组织"媒体2070计划"在声明中谴责。
华盛顿黑人记者协会(阿蒂亚为该会成员)主席指出,此次解雇构成"新闻媒体的至暗时刻",尤其对历史上屡遭针对的黑人记者而言。
"这次解雇向其他黑人记者和作家传递的信号是:除非顺从主流叙事,否则我们的观点毫无价值,"WABJ主席菲利普·刘易斯向美联社坦言。
对众多媒体多元倡导者而言,阿蒂亚事件折射出白人主导新闻机构长期排斥黑人女性及其视角的历史脉络——正如19世纪90年代记者艾达·韦尔斯关于黑人私刑的报道遭主流报纸否定与攻击。
"往往被排除在叙事框架与国家分化之外的群体,恰恰能提出更深刻的见解,"罗格斯大学新闻与媒体研究副教授卡迪贾·科斯特利·怀特指出,她专攻种族、社会运动与政治评论,"当某些人群在公共空间消失,我们就失去了帮助国家认知自我、塑造未来的珍贵对话。"
华盛顿与李大学骑士新闻伦理讲席教授埃里克·德甘斯强调,在"众多公众人物不公正批判黑人女性"的当下,邮报失去阿蒂亚的代价尤为显著。
"难以理解为何最极端的惩罚成为首选方案,"同时担任美国公共广播电台评论员的德甘斯质疑,"为何不能尝试与员工沟通,指明问题所在。"
专家警告:多元缺失催生错误信息与偏见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媒体调查显示,2022年全美报道记者中黑人仅占6%,而黑人人口占比达12%。相较之下,白人记者占比高达76%,远超白人人口61%的占比。
密歇根大学媒体表征与叙事变革分析专家丹尼尔·K·布朗教授指出,多元性能促进公共辩论。他认为评论文章因提供清晰独到的观点,能帮助读者理解事态并激发讨论,往往获得更高社会参与度。
"评论领域缺乏多元性最严重的后果,可能是误导本已对评论写作本质感到困惑的公众,"布朗警示道。
北卡罗来纳大学政治传播学教授丹尼尔·克雷斯则指出,专栏作家的个人社媒表现与机构角色可能引发冲突,损害媒体公信力。他建议公开个人立场让读者理解评论员的写作视角。
"公众舆论并非静态存在,"克雷斯阐释,"当人们将论点与理念注入公共领域——不论通过说服他人、争取支持,或单纯引发新思考——舆论便随之演变。"
阿蒂亚表示自己在种族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解雇后持续通过公开活动分享对当前政治环境的观察。
"虽不愿危言耸听,但若你认为现状已足够糟糕,现实证明情况还会持续恶化,"她在国会黑人同盟基金会年会"媒体中的黑人女性"论坛上疾呼。
但阿蒂亚亦对黑人思想家、领袖与组织者面临的机遇怀抱希望。
"这也是迸发创造力的时刻,我们要如流水般漫涌,渗透裂缝,经年累月地侵蚀瓦解桎梏,"她以诗意的抗争如是作结。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