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最新研究敲响健康警钟!《柳叶刀-感染病学》今日发布重磅研究,通过对46.5万青少年的大数据分析发现,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罹患长期后遗症的风险竟比首次感染翻倍。这彻底颠覆了“二次感染症状更轻”的认知,更揭示出病毒反复攻击可能造成的累积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疫苗接种能显著降低风险,但研究中约四分之三的青少年未接种疫苗。专家紧急呼吁:别让“免疫债”变成“健康债”,这份来自40家儿童医院的临床数据,正在为我们重新定义后疫情时代的健康防线。

重磅实锤!最新大规模研究证实:青少年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长期后遗症的风险是首次感染的两倍!

这项针对50万21岁以下人群的研究,今日已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感染病学》炸场发布。

医学专家直言,这项研究实锤了重复感染会加剧长期健康风险,彻底打脸“二次感染更温和”的谬论。

巴尔的摩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儿科新冠康复诊所主任劳拉·马龙博士(未参与研究)表示:这完全印证了她们接诊患者的血泪经历。

“别以为首阳没事就能高枕无忧,病毒的后招可能还在后面等着你!”她郑重警告。

这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导的研究,调取了全美40家儿童医院46.5万青少年的电子病历。

所有病例均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经历首次或二次感染。

研究虽聚焦奥密克戎毒株,但研究者直言结论完全适用于当前流行变种。

通过追踪2021年10月新增的长期后遗症国际疾病编码,研究人员发现惊人数据:

六个月观察期内,每百万二次感染青少年中就有1884人出现长期后遗症,较首次感染群体(904人/百万)暴增一倍!

“重复感染就是在持续玩火!”研究资深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统计学教授陈勇直言,“人体免疫记忆系统会因反复感染遭受重创。”

更令人揪心的是,数万未确诊长期后遗症的青少年,正在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典型症状。

陈勇教授指出,现有诊断标准可能只揭开了“长期后遗症的冰山一角”。

成人研究同样证实,多次感染会显著增加长期后遗症风险。

目前全美约有130万(1.3%)未成年患者饱受长期后遗症折磨,这个数字可能还被严重低估。

尽管新增病例较疫情高峰时期减少,但医生们仍在持续接诊新患者。

马龙博士透露:“我们仍在接诊大量日常生活受严重影响的新确诊患者。”

最骇人的是,二次感染后青少年发生心肌炎的风险激增3.6倍!此外味觉嗅觉异常风险涨2.8倍,血栓风险升2.3倍,心脏病与肾损伤风险均翻倍。

华盛顿国家儿童医院儿科新冠项目主任亚历山德拉·扬茨博士(未参与研究)证实,其接诊患者正承受着“二次感染的累积暴击”。

“不仅是重复感染后新发病例,原有长期症状患者也会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增症状。”她补充道。

虽然二次感染后遗症患者多伴有慢性病史,但医生强调许多小患者此前完全健康。

研究中有四分之三青少年未接种疫苗——部分源于2021年中前疫苗尚未普及。

尽管该研究未专门评估疫苗防护效果,但明确发现无论接种与否,二次感染都会推高后遗症风险。

不过扬茨博士指出,心肌炎等最严重症状主要集中在未接种人群。

多项聚焦疫苗防护的研究证实,接种能显著降低长期后遗症风险,部分归功于其对重症的预防效果。

尽管美国卫生部长声称健康儿童无需接种,但研究团队与医学专家用数据硬核反击。

“疫苗接种既能降低感染概率,又能预防长期后遗症。”扬茨博士解释,“它能让免疫系统抢占先机,避免过度免疫反应导致的各种后遗症。”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

作者:帕姆·贝卢克

©2025 纽约时报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