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字:俄乌战场外的暗战正在升级!最新情报显示,俄罗斯将无人机间谍网络铺到了德国领空,直接监控北约军援乌克兰的命脉线路。这不仅是高科技监控与反制的博弈,更是一场关乎欧洲安全的神经战。尽管西方加强防御使俄方破坏行动暂缓,但无人机如幽灵般盘旋在铁路港口上空,暴露出欧洲防务的致命软肋。当克里姆林宫一边否认一边收集关键物流情报,谁也不知道这些数据是否会成为下一波爆炸案的导火索。这场猫鼠游戏,正在改写现代间谍战的规则——(以下为正文)

华盛顿电——据美国及其他西方官员透露,俄罗斯或其代理人正在德国东部上空对美盟军援运输线路开展无人机监控,这些情报可能被用于加强克里姆林宫的破坏行动,并支援其在乌克兰的军队。

美德官员持续就俄方破坏活动进行磋商,其中包括五月三名乌克兰男子因涉嫌参与俄罗斯关联阴谋被捕的案件。

俄方的破坏行动已导致英国仓库火灾、挪威水坝遇袭、波罗的海海底电缆切断企图,以及一系列旨在将战火引向欧洲腹地、瓦解对乌支持的行动。

专家与西方情报官员指出,俄罗斯破坏行动在去年达到高峰后,今年已显著减少。这至少部分归功于欧洲提升安保等级,以及美欧情报机构联手阻截袭击的努力。

无人机监控也可能与近期围绕乌克兰停火谈判的外交漩涡有关。

「俄罗斯人的操作环境变得更困难」,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塞斯·琼斯分析称,「但若推断俄方因谈判而暂缓行动,也合乎逻辑」。

琼斯在三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22至2023年间俄在欧洲的破坏行动激增四倍,2023至2024年间再翻三倍。但今年上半年记录到的俄方破坏或未遂事件仅四起,断崖式下跌。

国际战略研究所本月报告同样确认今年破坏行动减少,但警告称欧洲各国协调应对乏力,威胁始终存在。

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亚历克瑟斯·格林克维奇六月向参议院提交书面证词,称今年针对性破坏事件减少源于「欧洲当局加强公众监督及强力执法」。

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就向欧洲共享情报以推动北约统一战线,这一合作在特朗普政府任内得以延续。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情报机构持续向欧洲政府通报潜在破坏行动,包括曾预警德国:有阴谋计划在过境德国的货运飞机上放置爆炸物或燃烧装置。

该预警最终促使德瑞两国逮捕三名乌克兰籍嫌疑人。柏林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声明指出,该计划旨在破坏商业货运物流基础设施。

虽然包裹收件地址显示为乌克兰地点,但知情人士表示无法确定目标是乌克兰境内,还是计划让装置在德国境内的货机上引爆。

西方官员指出,尽管俄罗斯情报行动受到日益严格的监视,其仍保有在欧洲全境招募人员执行袭击的能力。

因此美欧军方对德国上空的无人机活动愈发警惕。

据深度追踪破坏行动的德国《经济周刊》披露,无人机集中出现在德国东部的图林根州。

报道发布后,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周四坦言,德军已研发拦截无人机或使其失效的新技术,但完全阻止飞行仍力有未逮。

「这是无人机开发者与我们之间持续的技术博弈」,皮斯托里乌斯在柏林向记者表示,「我们清楚挑战所在,正争分夺秒全力应对。无人机飞越港口与铁路设施已非秘密,但目前能做的确实有限」。

《经济周刊》还披露部分无人机产自伊朗,德情报官员认为至少部分飞行可能源自波罗的海上的船只。

美方确认无人机活动存在但无法追踪起源,相信操作者应为俄方人员或俄情报机构代理人。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周四驳斥相关报道「大概率是假新闻」。被问及俄是否监控德国运输线时,他反问:「难以想象这种情况。否则德国人应该一目了然且不会沉默。所以这很可能又是报纸制造的假消息」。

琼斯直指供应链路上的无人机活动是「赤裸裸的间谍行为」,俄方试图查明哪些企业为乌克兰生产武器,以及武器如何经波兰运往乌克兰。

他表示这类监控很可能关联战场情报,旨在让俄军更清楚即将面对的武器装备类型及时间节点。

但琼斯与西方官员警告,若俄罗斯决定升级破坏行动,目前无人机收集的信息将成为重要筹码。

「如果俄方想更激进地推进这类情报收集,他们已掌握企业出口动态和运输路线」,琼斯强调,「这些信息对实施破坏或颠覆行动极具价值」。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