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新加坡设计界,有这样一位永不停歇的追梦人——刘 Edwin。他用15年时间将Supermama从一家濒临关闭的设计小店,打造成承载国家记忆的文化符号。从日本匠人手工烧制的狮城青花瓷,到即将启幕的包容性设计空间;从本土百位设计师联名创作,到横跨东南亚的设计师联盟构建——他让设计成为跨越国界的语言,让每件作品都成为千年后考古新加坡的文明碎片。这位46岁仍热血沸腾的设计狂人证明:真正的传奇,从来都是用热爱与坚持写就的。

刘Edwin最近忙得脚不沾地!这位新加坡生活方式品牌Supermama的创始人,最近几个月都在全力筹备9月11-13日举办的EMERGE @ FIND设计展,更劲爆的是——他还在憋个大招!2025年10月将在Enabling Village推出全新概念空间,之后还要把"新南洋"系列升级成加强版东南亚风味!

别看Supermama已经创立15年,这位46岁的设计老炮压根没有减速的打算。"我每两三年就要复盘一次人生轨迹,永远在追问自己存在的意义",他坦言自己的成功秘诀就是持续搞事永不停歇。

无论搞什么项目,刘Edwin始终死磕设计、工艺与叙事的三重碰撞。作为科班出身的新加坡设计师,力挺本土创作是他刻在DNA里的使命——这大概就是Supermama能成为国民级品牌的终极奥义!

讲好新加坡故事

如今Supermama已是土豪们选购外事礼物的首选,更是海外游客必买的星岛纪念品TOP1!最出圈的就是"新加坡青花瓷"系列——洁白瓷盘上跃动着鱼尾狮、组屋等本土元素,2013年就斩获总统设计大奖的初代作品"新加坡图标"至今仍是镇店之宝。

但闪亮招牌背后,藏着刘Edwin更深层的野心:"作为新加坡设计师,我一直在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语言"。从第一个产品开始,他就立志要打造新加坡设计体系。

为此他疯狂联动本土设计师,至今已合作超过100位大咖,包括Studio Juju和Hans Tan等顶级工作室。他坚信只有集众人之长,才能超越个人风格的局限。

更绝的是所有产品都是日本制造!这就要说到2012年的神级机遇——当时日本瓷器制造商木原正试图开拓海外市场,在濒临放弃时被刘Edwin截胡:"我直接让他们帮我打造了五款设计",这就是后来斩获大奖的新加坡图标系列。如今木原已成御用制造商,更帮刘Edwin打通了日本工匠圈的金脉,金属工艺、玻璃、纺织大佬随便对接!

刘Edwin强调:"和日本匠人合作至关重要——他们的精工细作完美互补我们的设计优势"。每件瓷器不仅是器物,更承载着保存工艺、传承文明的使命。他动情地说:"就算千万年后新加坡因地震消失,只要有人挖出Supermama的瓷器,就能读懂我们的故事——能承担这样的使命,我深感荣幸。"

进军东南亚

2025年的EMERGE @ FIND设计展堪称刘Edwin的集大成之作。作为该展览首位新加坡籍联合策展人,他与Suzy Annetta以"设计对话"为主题,邀请创作者探索设计作为沟通媒介的无限可能。

他认为设计品承载着设计师的生命密码,消费者购买时就是在解码这些信息:"这过程太美妙了!设计师通过作品发声,我希望观众能读懂这些设计暗语,感受设计的多元力量。"

除了扶持新锐设计师,刘Edwin更把展览从3天延长为全年盛宴——20件往届作品正在亚洲文明博物馆的Supermama门店展售,9月26日起还将上新本届展览的市场化产品。

2025年更将重磅升级!展览范围将从东南亚扩展到东亚:"我意识到亚洲设计从来不是孤立的,我们要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让东南亚设计师与东亚天团强强联手!"

这种区域化思维也体现在"新南洋"系列中。2024年首发的系列让10位新加坡艺术家与10位日本匠人梦幻联动,下一步他准备让印尼竹编大师与菲律宾贝母工匠跨界合作:"能不能碰撞出全新的东南亚设计语言?想想就刺激!"

根本停不下来

回到本土战场,刘Edwin正在憋个更大的——今年10月将在Enabling Village推出800平米的社会企业"We Are Super"!这个集咖啡馆、零售空间、技能展廊于一体的综合体,旨在让包容性设计产生实际影响力。

他首次公开透露妹妹是听障人士,因此一直致力与残障人士合作。比如"新南洋"系列中的热带天堂漆器托盘,就是自闭症艺术家Noah Tan与日本漆器工作室合作的作品。

在We Are Super,他将雇佣残障人士开发商品,开设艺术治疗工作坊,与本地创作者联手设计产品:"我可能是最合适的运营者——没有偏见包袱,不会偏重某类残疾而忽视其他。未来两三年这就是我的主战场!"

令人震惊的是,这位成功企业家最初竟打算一年内关停Supermama!"当时只想圆个设计店梦想,以为肯定倒闭就回理工学院教书"。第二个原因是为了陪孩子——夫妇俩甚至卖掉四房组屋换三房,"品牌取名Supermama就是要让孩子记住母亲的牺牲"。

创业初期进展缓慢,直到2015年新加坡建国50周年,本土设计终于迎来转机:"亏本5年后,我发现民众对本土设计的态度变了!爱国情怀让更多人愿意买单本土产品。"他趁机推出"新加坡纪念品"系列,鱼尾狮减压玩具、九层糕门挡等爆品让品牌一炮而红。

十年过去,刘Edwin依然热血沸腾。在新加坡60周年之际,他眼中这个国家"依然年轻":"我们正处在定义设计语言的关键阶段,只管创造,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