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风暴正在地平线上酝酿,而梅兰妮·梅茨径直朝它驶去。
她伸长脖子,透过挡风玻璃更清晰地观察那些暗沉蓬松的云团。
她又迅速低头看向固定在方向盘上的手机,放大雷达图上那团鲜艳的红黄色块。
这颜色宣告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超级单体风暴,很可能孕育巨型龙卷风。
梅茨已经连续多日监控从明尼苏达到蒙大拿的天气预报。
北美大平原同时酝酿着五场大型风暴,她紧盯着各项天气数据——温度、气压、风向、湿度——赌该追哪一场。
对前方风暴充满信心的她,一脚踩下油门。
“我五岁就开始梦见龙卷风,”梅茨说,“梦里总在小镇拼命找避难所,但龙卷风总会袭来。这个梦纠缠了我一辈子。”
49岁的梅茨,从拿到驾照的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追风暴。如今她是全球最著名的追风者之一,被朋友称为“龙卷风女王”。
在粉丝眼中,她是“旋风姐妹”中年轻的那位——这是全美唯一拥有专属电视节目的女性追风组合。
梅茨辗转多个职业:化学师、按摩师、成人养护中心管理员,但她真正的使命始终是理解、追逐并拍摄极端天气。
“我总觉得自己上辈子死在龙卷风里,”她解释着自己对风暴的执念与对超自然的信仰,“那种恐惧与迷恋交织的感觉,让我渴望亲眼看见并理解龙卷风。”
1998年大学毕业后,梅茨自学观天象。她靠着风暴特征教科书、公路地图册和纸质地图,追逐暴烈天气。那时她不知道还有别人——更别说女性——和她一样痴迷龙卷风。
“女性很少公开露面,”支持女性追风者的公益组织“追风女孩”创始人詹妮弗·沃尔顿说,“她们不像男性追风者那样上电视,根本难以被看见。这种困境影响她们参与度,甚至阻碍事业机会。”
2004年,梅茨改变了这一切。她遇到同为追风者的佩吉·威伦伯格,两人开始持续上路,联手捕捉到许多难以追踪的龙卷风影像,“旋风姐妹”由此得名。
在追风圈普遍追求拍摄戏剧性画面卖给电视台或博取流量的环境下,她们以人性关怀赢得声誉。2004年内布拉斯加哈勒姆龙卷风期间,她们救出一家被塌房困在地下室的居民。
2007年,梅茨和威伦伯格在女性娱乐网络主演真人秀《旋风姐妹》,声名大噪。
“我刚开始追风时,《旋风姐妹》是唯一知道的女性气象团队,”气象学家兼追风者杰西卡·摩尔说,“现在看到越来越多女性加入并崭露头角,真的太酷了!”
尽管1996年电影《龙卷风》开启了追风者的媒体形象,但《旋风姐妹》是最早真实展现女性追风行动的案例之一。
“一提女性追风者,人们总说《龙卷风》里的乔,夸她厉害,”沃尔顿说,“但乔是虚构角色,而且形象已是28年前的了。梅兰妮·梅茨是真实的。”
AccuWeather气象学家托尼·劳巴赫是梅茨的朋友,也曾参与节目拍摄。他说这节目彻底改变了社会对女性追风者的看法,为她们赢得了缺失数十年的尊重。
“当年‘旋风姐妹’是标志性人物,追风圈无人不晓,”劳巴赫说。
这种影响力持续至今。在北达科他州,梅茨驶入服务区,加入一群围成圈的丰田RAV4车队。每辆车都有常年冲进冰雹区留下的战损痕迹。梅茨和她的车牌“STORMZ”瞬间被认出来。
“哇,梅兰妮是传奇!”明尼苏达州的追风者坦纳·查尔斯一边说,一边将直播镜头对准她。
这种临时汇聚是追风文化的核心,也可能是意外联结与学习的场合。追风者雷切尔·桑纳回忆2005年在服务区偶遇梅茨,仍视其为职业生涯最重要时刻之一。
“梅兰妮是我见过的第一位女性追风者,”桑纳说,“那一刻我意识到:每个人都该追风,天气属于所有人。我震惊又兴奋——原来追风不只是男人的游戏!”
如今“旋风姐妹”已不再合作——威伦伯格退休,梅茨大多独自追风。“《旋风姐妹》播出后,许多女性来找我,说‘你激励了我对风暴产生兴趣’。天啊,我又要哭了,”梅茨擦着眼泪说,“我从不知道自己对那些感到受阻的女性有如此大影响。”
但在基尔迪尔服务区,梅茨与年轻追风者间仍有明显鸿沟:他们全是男性。作为前旋风姐妹,梅茨有影响力,但这些年轻人拥有数十万社交媒体粉丝——而全职追风者靠此谋生。
“追风季快结束了,现在还在外面的都是硬核追风者:直播一切、靠YouTube赚钱,”梅茨解释,“女性依然很少做这个。”
时间流逝,梅茨耐心等待风暴形成。她和老朋友聊天,啃着水牛城鸡肉卷,每10分钟刷新雷达图,悠然望天。而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逐渐焦躁,开始用彩色泳池浮条互殴,并在YouTube直播打闹。
“我们方式不同,”梅茨说,“他们会直接冲进冰雹拍挡风玻璃被砸的视频,这能赚很多流量。但我觉得我在服务另一类人:那些欣赏我摄影作品、喜欢龙卷风与天空交融画面的人。”
她承认能从年轻人风格中学到东西。在直播极端天气比静态照片更赚钱的媒体生态中,梅茨说看年轻人拍摄发布一切举动,启发她更多尝试社交媒体。
“作为女性,总不想显得炫耀,”梅茨说,“比如我会想:我发太多吗?太求关注了吗?”
临近夜幕,龙卷风仍未出现。年轻人一个个离开,宣布今日失败。但梅茨决定彻夜等待风暴。
“如果每次都能见到巨大龙卷风,那就不特别了,”她沉思道。作为旋风姐妹,她学会在追风全过程发现美,而过分执着于龙卷风可能很危险。
“有时我看到有些人越界,很不得体,”梅茨说,“他们喊着‘碎片!碎片!’——但那曾是别人的家。这像寻求刺激。我担心有人会掉以轻心、靠得太近。”
2001年6月18日她首次单独追风,目睹F3级龙卷风袭击威斯康星锡伦镇致3人死亡;2013年厄尔雷诺龙卷风中她失去了朋友。梅茨将自己的追风拍摄风格——通过摄影欣赏风暴、敬畏自然力量——视为对那些欢呼破坏的追风者的必要制衡。
“我不只是个找龙卷风的金发妞,”梅茨说,“远不止如此。”
次日下午,在她的家乡明尼苏达州道森市,天气条件迅速成熟。云丝变得纤薄,斑驳散布天空。当梅茨手持相机站在草地上,云层暗沉汇聚成超级单体,笼罩整片原野。
云层浮现条纹,形成分明层次与阴影。它不像暴雨云,而像UFO:柔软卷须向下延伸至田野,圆环向天空扩散——这就是追风者所说的“母舰超级单体”。
梅茨惊喜地倒吸一口气,迅速切换相机到手机拍下全景。她感叹好久没见到如此清晰的母舰云了。
“这不是龙卷风,”梅茨说,“但对于一个关于女性追风者的故事,我觉得这很美。”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