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家长都在为孩子配备智能手机等联网设备而纠结。孩子几岁才能拥有自己的手机或平板?该不该启用家长控制模式?
心理学家简·特温格指出,无论作何选择,都必须遵守这条"铁律"才能培养出幸福成功的下一代:"夜间严禁将电子设备带进卧室。"
"这是条不容争辩的准则:"睡觉时间就不该把手机带进卧室。到此为止,无需多言。""圣迭戈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特温格在9月2日出版的新书中强调。她的新作《高科技时代育儿十诫》正引发全民热议。
过去十年间,特温格持续警示家长:放任青少年无限制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风险。她援引研究数据证实,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与青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高发密切相关。
众多育儿专家和医学权威相继发出类似警告:2023年美国前卫生局长维韦克·穆西就曾指出,社交媒体和智能设备正在酿成"全国性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
特温格在书中呼吁家长尽可能推迟让孩子接触智能手机和社交平台。她建议16岁前禁止注册社交媒体,考取驾照前不授予手机完全使用权——"当孩子需要独立出行时再配备手机最为合适。"
而"夜间设备禁入卧室"之所以成为首要准则,关键在于它能彻底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特温格在书中强调:"这对身心健康具有决定性影响。"
"如果只能严格执行一条规则,请务必选择这项。"特温格写道,"夜间清空卧室电子设备操作简单,且无需任何经济投入。"
睡眠不足是万病之源
研究显示,无论孩子是因刷屏推迟入睡,还是被消息提示音惊醒,卧室里的电子设备都在持续侵蚀睡眠时间。
2023年常识媒体调查显示,超三分之二青少年承认因深夜使用电子设备"经常"或"偶尔"失眠。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更触目惊心:高达77%的青少年存在睡眠不足问题。
"睡眠缺失几乎会引发所有我们不愿孩子遭遇的问题,从免疫力下降到抑郁情绪。"特温格在书中敲响警钟。
成人睡前刷屏同样会导致身心健康问题,但对大脑尚在发育期的青少年而言,优质睡眠更为关键。睡眠质量直接关系认知发展、学习能力和情绪调节——这些正是孩子成长为健康快乐成功人士的必备素养。
"如果只能做一件事,这条规则将创造最大效益。"特温格断言。
坦诚沟通,坚定执行
特温格坦言,这些规则难免遭遇抵抗,特别是对机不离手的青少年。她建议尽早与孩子沟通确立规范,更易落实。
"如今孩子接触设备的年龄越来越小,小学阶段就该讨论智能手机的危害与使用规范。"她提醒家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能已有同伴在使用智能设备。"
对于已养成使用习惯的大孩子,家长同样可以设立新规。特温格以自身经历举例:在允许三个女儿夜间使用笔记本电脑后,她重新制定了更严格的规定。她坦言补设规矩确实艰难:"最初几天可能充满冲突,甚至会出现摔门抗议。"
她的建议是:保持开诚布公,同时坚守底线。"应该告诉孩子:"我之前决策有误,现在掌握了更多信息,我们需要调整做法。""特温格说,"坦诚是最好的策略。"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