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日本新闻/亚洲新闻)——遗体修复在日本越来越普遍,而专家表示急需更多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
这项技术结合消毒、防腐与面容修复,让家属能再次见到亲人生前的样貌。
"还原逝者容颜是我们的使命,"金泽市北陆遗体修复服务公司的33岁修复师直岛嘉宏说道。他至今已处理约1500例案例。
直岛高三那年,42岁的父亲因主动脉夹层猝然离世。这场悲剧最终促使他投身殡葬行业。
当时无法接受父亲去世的他,从一位耐心倾听他追忆父亲的殡仪馆员工那里获得慰藉。这段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殡葬工作意味着给予人们情感与精神上的支持。
23岁时,直岛加入大阪一家殡葬公司。
最让他震撼的是一次修复两位孩子母亲的经历。这位女士遭遇车祸身亡,遗体面部多处创伤骨折。父亲原本不忍让年幼的孩子见到母亲破损的容颜。
直岛用棉絮等材料重塑面部轮廓,精心缝合看不见针脚的伤口,打磨出自然的肌肤纹理。
当父亲看到修复结果时泪流满面:"太好了,孩子们能见到妈妈最后一面了。谢谢您。"
两个孩子默默将写给妈妈的信放入棺木。
这次经历让直岛更加坚定:"我有责任让生者在最后的告别中不留遗憾。"
日本国际殡葬科学协会数据显示,日本遗体修复案例从1988年首个设施建立时的191例,到2000年首次突破万例。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这项技术开始受到关注。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因能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案例数飙升至53041例。到2024年已达82068例,十年间设施数量也从48家增至90家。
但执业修复师依然紧缺。获取认证需就读两年制职校并通过考试,或持有海外执照。截至4月,350名持证者中仅237人活跃在一线。"按现有案例量,理想状态需要两倍人手,"协会秘书长加藤裕司坦言。
"修复术让家属能从容告别,这也是疗愈悲伤的过程,"直岛说。据厚生劳动省统计,2023年日本死亡人数约157.6万,二十年增幅达50%。石川县死亡人数同样从2003年约1万增至2023年约1.5万。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