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际舞台正掀起一场外交风暴!本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西方大国接连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犹如一记重拳砸向以色列及其盟友美国。联合国大会高级别辩论前夕,这一连串动作将巴以冲突推向全球舆论漩涡。然而,承认主权真的能终结被联合国定性为“种族灭绝”的流血冲突吗?前美国外交官直言:这不过是象征性姿态,若没有武器禁运、国际赛事抵制等实质制裁,以色列仍会在美国撑腰下继续杀戮。更残酷的是,加沙已有超6.5万平民丧生,而美国两党博弈、各国畏于贸易报复的犹豫,正让救援沦为“太少太迟”的悲剧。这场生死赛跑中,国际社会的良知能否跑赢子弹? ---

以色列及其盟友(尤其是美国)承受的压力正在升级——本周多个国家在纽约联合国大会高级别辩论开始前承认巴勒斯坦为主权国家,引爆外交圈震动!

上周末,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带头掀起新一波西方国家的承认潮,正式将巴勒斯坦视为独立国家。

法国迅速跟进,总统马克龙周一在关于加沙和平及实施“两国方案”的高级别讨论中宣布了这一决定。

目前,联合国超过150个成员国已承认巴勒斯坦,其中大多数早在多年前就已表态。

但质疑声依旧不断:这些行动究竟能否有效施压以色列及其盟友,终结这场被联合国正式定义为种族灭绝的残酷冲突?能否缓解这片被战火蹂躏数十年的土地上的紧张局势?

承认巴勒斯坦或使以色列和美国在全球陷入孤立——但这够吗?

近期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引发的核心问题是:这是否会导致以色列和美国在国际上被孤立?而孤立能否逼停战火?

曾在美国国务院任职的昆西研究所研究员安内尔·谢琳指出,英、加、澳、法等国的举动或许能孤立以美两国——她认为“这本该早就发生”。

但她怀疑这种孤立是否真能改变两国行为:“以色列已表明不惜犯下种族灭绝并承受孤立,而特朗普政府同样执意推行让美国被全球盟友疏远的政策。”

她补充道:“无论是关税问题,还是美国事先知情的以色列对卡塔尔袭击,特朗普政府似乎毫不在意这些本该让拜登政府担忧的事。尽管拜登政府积极支持以色列,但至少会顾虑外交影响……可惜在特朗普任内,这不再是问题。”

谢琳强调,关键在于以色列和美国会“抱团被孤立”——只要美国继续撑腰,以色列就能依赖华盛顿的援助,持续进行已导致超6.5万巴勒斯坦人丧生(多数是妇女儿童)的种族灭绝。

“最大的变数是美国政府。即使欧洲国家采取更强硬措施,只要美国支持不改,以色列政府就会坚持行动,因为他们视种族灭绝为维系犹太霸权的必要手段。”

承认巴勒斯坦“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无附加措施则难改局势

谢琳认为,西方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主要是象征性的”,若无“附加措施”,根本无法实现停火或解决冲突。

“75%的国家早已承认巴勒斯坦,但毫无作用,”她直言英加澳法的举动意义有限,“这更像是一种空洞姿态,也是这些国家选择此举而非更实质性措施的原因。”

“除非这些国家愿意追加措施——比如对以色列武器禁运、禁止武器过境、要求入境以色列人申报是否参与过战争罪行——这类行动才可能产生威慑。单纯承认巴勒斯坦国只是无实际意义的象征操作。”

她指出,若欧盟这类以色列最大贸易伙伴采取行动,将重创以方。“目前欧盟尚未迈出这一步,但未来可能性存在,那将意义重大。”

此外,她认为西方若抵制以色列参与欧洲歌唱大赛、世界杯等国际赛事,效果或可比肩当年对南非种族隔离的抵制运动。“就像反种族隔离抵制最终成功一样,让以色列人亲身感受其政府违反国际法的后果……目前以色列民众几乎未受政府行为影响,但附加措施将改变这一点。”

承认巴勒斯坦可能加剧中东暴力循环

联合国大会多数讨论聚焦于实施“两国方案”——既承认巴勒斯坦,也承认以色列,期待双方和平共存。

但谢琳认为,两国方案可能引发更多暴力,主因是以色列当前及过往对巴勒斯坦的行动。“以色列通过在建的E1区定居点割裂巴勒斯坦领土连续性,作为对10月7日事件的惩罚性报复。有人说‘逼太紧巴勒斯坦人会更惨’,但巴勒斯坦人的处境已足够恐怖,以色列根本不顾他国态度。”

她指出,两国方案只会维持现状,许多长期研究该问题的国际专家均认同此观点。而赋予双方平等权利的单一国家方案同样难成,“考虑到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暴力程度”。

即便以色列停止加沙进攻和种族灭绝,创伤仍将毒害几代人的关系。“要求巴勒斯坦人与实施种族灭绝者共存,如同让大屠杀幸存者回到曾被邻居出卖的社区——世界当年拒绝这样做的方案,才建立了以色列国。”

承认巴勒斯坦或促中东稳定——但美国必须抽身

谢琳称,以巴冲突持续的主因是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统治下被剥夺平等权利和土地诉求,这也引发了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事件。“只要以色列维持占领且不给予巴勒斯坦人平等权利,安全威胁就不会消失。可惜美国的过度支持让以色列未能认清这一点——甚至10月7日事件本身都未让其明白占领才是不安定的根源。”

她强调,地区流血冲突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的介入及其军事主导地位。“如果美国退居二线——如奥巴马、特朗普、拜登等多任总统曾声称要减少在该区域投入——中东或能建立包含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及阿拉伯国家的共同安全架构。”但前提是建立巴勒斯坦国,这“将解决以色列声明的安全顾虑”。

问题在于以色列已执念于“消灭所有巴勒斯坦人”而非仅摧毁哈马斯。“我担心以色列政府将安全与清除巴勒斯坦人绑定,因此即使有解决安全顾虑的协议,也无法满足其真实目标——消灭巴勒斯坦人。”她痛斥当前以色列社会及政府“充满修正主义、扩张主义,追求一个无巴勒斯坦人的以色列”。

打破这种心态的唯一方法(至少是第一步)是将美国彻底排除出局。美国对以色列的“过度支持”阻碍其认清安全挑战本质。“未来国际体系可能需要学会在没有美国领导或巨额资金的情况下运作。”

民众施压政府行动——但政府反应“太少太迟”

谢琳表示,西方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推动力来自民众“要求政府采取更多行动”。“即便这一步象征意义空洞,但更多国家正开始更实质性举措。然而,这依然太少太迟。”

美国国内压力也在上升,但她担忧“等到2026年中期选举结束,加沙可能已无活人受益于亲巴新政策”。她认为下届政府无论党派都可能迫于民意切断对以援助,“美国民众已不愿继续资助以色列的种族灭绝”。

她特别指出特朗普阵营内部出现质疑声:“‘美国优先’口号实际变成‘以色列优先’。”但她担心特朗普政府可能压制党内分歧,除非MAGA运动内部分裂到无法推进亲以政策。

“最终政策会变,但问题是:等到美国政策追上民意时,加沙还能剩下多少活人?西岸又将变成什么样?”

多国惧于美国关税不敢承认巴勒斯坦——但联大或成转机

谢琳称,许多国家因害怕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关税而拒绝承认巴勒斯坦。“世界多数国家担忧美国关税或其他惩罚,不敢对以色列种族灭绝采取更严厉措施。”她理解这些国家视巴以冲突“非己之痛”,不愿为此牺牲经济。

但同时,她认为全球联合对抗以美将产生“重大”打击,可能说服犹豫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并升级抵制裁行动。“本周联合国大会或是促成此举的理想平台。”她期待看到“国际社会团结反对美以种族灭绝”的景象。“这种级别的孤立会产生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