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皇室光环与慈善事业的联姻向来备受瞩目,然而当名誉蒙尘时,这道光环也可能瞬间熄灭。约克公爵夫人莎拉近日因与性犯罪富豪爱泼斯坦的旧日纠葛,被七家慈善机构集体"割席",引发舆论哗然。这起事件不仅揭露了慈善赞助人制度的双刃剑效应,更折射出公众人物道德形象与慈善组织声誉深度绑定的现实困境。当慈善机构在名流效应与社会责任间艰难权衡,当皇室成员的个人选择与公共期待产生裂痕,我们不禁要问:慈善赞助的本质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这场风波背后,或许正隐藏着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命题。

约克公爵夫人莎拉因与性侵未成年人的金融家杰弗里·爱泼斯坦存在关联,遭七家慈善机构撤销赞助人身份。

这一决定源于2011年4月公爵夫人公开与爱泼斯坦划清界线后,竟在数周内给对方发送热情洋溢的邮件一事被曝光。

邮件中,她为几周前在媒体上将爱泼斯坦与娈童癖关联一事"谦卑致歉",更称其为"坚定、慷慨的顶级友人"。

其发言人后续辩称,邮件是因爱泼斯坦威胁起诉才被迫撰写。

各家慈善机构在声明中虽感谢公爵夫人过往支持,但均果断与之切割。

究竟什么是慈善赞助人?他们承担何种角色?

慈善赞助人是什么?

赞助人本质是慈善机构的大使,通过个人影响力提升组织知名度与公信力。

他们可以是名人或皇室成员等公众人物,核心价值在于以自身声誉背书,为慈善机构引流造势。

赞助形式并无定式——有人提供资金支持,有人运用人脉筹款,或通过出席活动吸引潜在捐助者。

该职责不同于参与机构决策的理事角色。

如何成为赞助人?

双向选择机制下,慈善机构可主动邀约名流,名流亦可毛遂自荐。

皇室赞助尤具传统,超千家机构现拥有皇室成员作为赞助人或主席。

2024年5月查尔斯国王新增200项赞助,包括接替母亲担任英国皇家军团的赞助人。

据英女王前新闻官迪基·阿比特透露,皇室成员通常根据个人兴趣与时间精力做出选择。

利物浦大学法学教授约翰·特赖布指出,这种互利关系既助慈善机构获资源,亦为王室证明其公共价值提供契机。

慈善机构割席时如何表态?

尽管失去皇室支持可能造成筹款压力,七家机构仍果断行动,包括:

• 青少年癌症信托基金

• 英国心脏基金会

• 茱莉亚之家儿童临终关怀机构

• 娜塔莎过敏研究基金会

• 儿童扫盲慈善组织

• 退役服务动物国家基金会

• 预防乳腺癌基金会

多数声明简短克制,但有三家明确点明与爱泼斯坦的关联是切割主因。娜塔莎过敏研究基金会创始人直言对邮件内容"深感不安",儿童扫盲慈善组织强调"鉴于最新曝光的信息",茱莉亚之家则称"经过审慎考虑认定继续合作不合时宜"。

事件曝光后,公爵夫人发言人回应称其"多年前已悔恨与爱泼斯坦的交往",并强调"与其他受害者一样被其谎言蒙蔽",在知悉指控严重性后不仅断绝联系,更公开谴责至对方威胁以诽谤罪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