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邻里噪音纠纷竟酿成血案!新加坡义顺组屋区发生令人心碎的悲剧,66岁男子因长期噪音问题持刀袭击楼上年轻邻居,导致30岁二胎妈妈不幸身亡。这起本可避免的惨剧背后,暴露出社区调解机制的尴尬处境——数据显示今年1-8月社区调解中心接获1106起邻里纠纷,但仅166起成功调解。更值得关注的是,涉事行凶者曾拒绝参与调解邀请。当噪音成为邻里关系的"隐形杀手",当沟通渠道形同虚设,我们是否该反思:现代都市生活中,比墙体更薄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之心?本文通过这起极端案例,揭示社区调解的重要性和现行机制的困局,值得每位都市人深思。

法律部与国家发展部上周六(9月27日)透露,涉嫌因噪音纠纷持刀袭击楼上邻居的66岁男子,并未出席社区调解中心的调解会议。

新加坡籍男子许亚辉已被控在法庭上谋杀30岁阮芳茶女士。

他被指控于9月24日在义顺中心第323座组屋持刀袭击阮女士及其丈夫。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最终在医院不治身亡,其丈夫身受重伤。

居民向《亚洲一号》透露,许亚辉与阮女士一家因疑似来自受害者单位的噪音问题,长期陷入邻里纠纷。

义顺集选区议员林杰克向媒体表示,今年7月有女性在接见选民活动中反映此事,建屋发展局已接到相关申诉。

法律部与国家发展部在上周六的联合声明中澄清,遇害女士曾于6月12日向社区调解中心申请调解。

该中心在专业调解员协助下促进纠纷邻里对话,调解全程基于自愿原则。

"由于许亚辉先生未对调解邀请作出回应,调解程序未能进行。"两部委强调,因案件尚在警方调查中,不便进一步置评。

2025年1-8月社区调解中心处理166起案件

据两部委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接获的邻里噪音投诉"月均稳定在2500起"。

声明强调暴力、骚扰或辱骂行为不可接受,鼓励纠纷邻里友好协商,必要时可向基层领袖求助或申请社区调解。

两部委指出,社区调解中心接手的自愿调解案件成功率约80%,多数当事人最终达成相互妥协。

但登记案件中仅不到30%进入调解程序,主要因一方拒绝参与。

2025年1-8月间,社区调解中心共登记1106起邻里纠纷自愿调解案,实际调解166起,其中129起(78%)成功化解矛盾。

为应对此现状,淡滨尼正试行新的调解指引框架。社区关系组、建屋发展局等授权机构可要求纠纷双方强制参与社区调解。

自2025年4月试点以来,建屋局与警方已向社区关系组上报5起严重邻里噪音案件。

其中1起案件已向双方发出调解指引,另1起恶意制造噪音案件经社区关系组介入后停止。

其余3起涉及心理健康问题,社区关系组正联合当事人亲属及相关机构,通过评估治疗提供支持。

目前尚未有案件需使用噪音传感器。

两部委补充,若经全力调解仍无法解决,案件将作为最后手段移交社区纠纷调解庭处理。

lim.kewei@asia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