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最具颠覆性的变局往往悄然而至。开罗与利雅得的关系疏远正是这样一场变革。关于根本分歧的窃窃私语已爆发为公开决裂,撕裂了中东和北非最重要的联盟之一。这场根植于治国理念冲突的破裂,正在加速地区的碎片化进程。
核心矛盾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理念碰撞。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2030愿景"倡导经济多元化和精英改革——这直接挑战了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的集权模式和军事主导经济体系。
这种分歧在具体政策中显露无遗。沙特对埃及利用海湾国家慷慨援助却未推行实质性改革感到失望。2013至2019年间,利雅得向开罗提供了约250亿美元财政援助——塞西总统亲承这笔救命钱使埃及免于"溺亡"。然而到2023年,利雅得已完全转向"沙特优先"政策,要求埃及进行经济改革才继续提供支持。对比鲜明的是:沙特积极推进私有化,而埃及的军事主导经济已积累高达1680亿美元的沉重债务。
两国关系已演变为工具性博弈。沙特掌握着埃及脆弱经济的命脉。约230万在沙埃及侨民每年向国内汇回数十亿美元。侨汇占埃及外汇储备的44%至61%,主要来自沙特——最大的海外埃及人聚居地。"沙特化"就业政策正威胁数百万个工作岗位,而沙特可撤回的巨额投资更成为悬在埃及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尽管预计2026年GDP将增长4.7%,埃及经济仍根基不稳。这使其易受沙特制约,正如利雅得不顾开罗反对准备向叙利亚新总统投资所展示的那样。
裂痕在地区冲突中的对立立场尤为明显。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戏言在沙特领土建立巴勒斯坦国时,埃及外交部异常强硬地声明捍卫利雅得主权。这番作秀式声援未获沙特评论界认同,他们认为埃及夸大言论严重性,意图将沙特拖入与以色列的对抗。
这场争端使阿拉伯多边合作陷入瘫痪。作为苏丹军方传统盟友,埃及重申"维护苏丹国家机构的重要性",直接反对阿联酋要求排除"穆斯林兄弟会领导的军队"的立场。
最重要的是,埃沙冲突通过国家媒体战持续升级。埃及情报机构关联网红对沙特王室发动恶毒人身攻击,包括种族歧视言论和对王储的露骨侮辱。沙特记者以牙还牙,与王储关系密切的记者预言塞西统治将在2026年前终结并锒铛入狱。这场公开谩骂标志着关系已至不归点。
即时冲突之下隐藏着更深层的意识形态裂痕。MBS的现代化愿景挑战统治埃及数十年的纳赛尔主义模式。在青年主导的阿拉伯社会,利雅得的务实蓝图正使开罗的民族主义论述相形见绌,甚至重塑阿拉伯身份认知——沙特人日益主张埃及人本质非阿拉伯族裔,而是北非阿拉伯语使用者,因此无权主张中东领导地位。
这场对抗预示根本性重组。合作瓦解使从加沙到尼罗河水争端等关键议题上的阿拉伯集体行动分崩离析,加速地区冲突演变为势力范围争夺。
塞西总统面临无解困境:失去海湾生命线可能崩溃,但顺从沙特改革要求——特别是军方经济帝国——将动摇政权根基。
未来数年或将见证精准升级的对抗——限制劳工、转移投资、媒体战争——同时避免完全破裂。沙特深知埃及崩溃将引发不可承受的地区动荡,而埃及明白正面冲突会加速经济衰退。
然而当两国持续碰撞航线,更广阔的中东正面临危险转型。最终,这场静默决裂对地区的变革性影响,可能远超近几十年来占据头条的任何戏剧性革命或战争。
哈立德·哈桑是埃及裔英国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专家,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人民之声"倡议理事会成员。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