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政府正在将文化战争推向新前线——教室。
正在意大利众议院审议的法案将禁止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性别相对主义课程,并扩大家长对中学阶段“性教育”的管控权。
此举可与佛罗里达州“不说同性恋”法案及东欧禁止校园LGBTQ+议题的行动相提并论。
拟议修正案更进一步,效仿美国某些州的做法:禁止跨性别未成年人参加与出生性别不符的运动队,并为跨性别学生使用自选姓名和性别就读增设审批程序。
这波立法浪潮是欧美民选官员限制课堂讨论LGBTQ+议题、严控跨性别未成年人性别肯定的最新动作。
也契合欧美右翼势力通过“反觉醒”议程迫使进步派陷于守势的大趋势——包括主张严控移民与寻求庇护者、质疑气候变化风险、鼓励女性生育。
尽管教育法案尚未定型,但凭借梅洛尼政府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某种形式的通过几无悬念。
此前保加利亚已通过类俄罗斯的“反宣传法”审查校园LGBTQ+内容,匈牙利亦出台类似法规,斯洛伐克上月更成为最新立法国家,官方承认仅存在两种性别并要求课程体现该原则。
意大利教育部长瓦尔迪塔拉称,该法旨在强化家长对“性别理论”及LGBTQ+“性教育”的监督权。
他强调法案不会禁止反歧视LGBTQ+的课程——这类内容已被纳入尊重“多样性”的教学指南。
“这是基于常识的措施…保护儿童在稚龄阶段免于接触令人困惑的理论,”部长受访时表示,“待其年长后,自能以更成熟的视角审视此类议题。”
与此同时,另一项限制未成年人性别肯定医疗的提案将于本月审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1月签署行政令拟终止对19岁以下群体性别过渡治疗的联邦资助,16个州近期更起诉卫生部以停拨资金威胁禁止教授多元性别认同。
欧洲方面,英国已限定性别治疗仅限临床试验,北欧多国也对未成年人性别肯定医疗出台严格指引。
批评者警告意大利可能成为西方学术自由的新沦陷区,法案模糊措辞恐导致扩大化解读。
“即便对LGBT权利无感之人,也能看出这是对学术自由的攻击,”布鲁塞尔LGBTQ+青年组织负责人指出,“这是言论封杀机制。”
该立法是梅洛尼联盟将保守价值观制度化的最新尝试。这位携法西斯遗绪党徽起家的领袖,凭借对俄强硬外交与国内保守议程,成功将自己包装为传统保守派。
去年意大利通过西方最严国际代孕禁令,加之既有的同性伴侣收养禁令,境内同性家庭组建途径被彻底封死。各城镇还被勒禁止登记同性家长子女信息,相关诉讼正在进行。
教育法案虽未明令禁止敏感课题,但赋予家长随时让孩子退出课堂的权利。保守派将矛头指向性别流动理论、同性伴侣教材及所谓“觉醒教育”。
“觉醒浪潮已抵意大利,我们在阻击进步主义漂流,”执政联盟成员民族联盟党议员宣称,“我们不说‘禁谈同性恋’,我们主张‘家庭优先’。”
尽管意大利校园较少开展性别区分教育,但仍有教师或客座讲师涉及性别流动与敏感性培训。全国至少249所学校默许跨性别学生使用“别名身份”就学,允许进入与出生性别不符的卫浴设施。
新法案要求学校为抵制敏感话题的学生提供替代课程,且须提前七日向家长披露详案。教师工会批评这将使经费紧张的学校直接取消相关课程。
“这是在损害学生受教育权,”工会代表强调,“政府执念于性别理论,却无人明确定义。他们用二元逻辑否定教室与社会中存在的其他性别敏感群体。”
更令人担忧的是,草案修正案要求跨性别学生须完成法定性别变更程序方能按自认性别就学。虽然提案者称凭医保机构“简易”证明即可,但家长恐惧措辞模糊将导致各校执行标准混乱。
“得知法案后我夜不能寐,”一位化名克劳迪娅的母亲透露,她11岁的跨性别女儿刚以女性身份入读罗马中学。律师告知其女未达法定更名年龄,若修正案通过孩子可能被迫以男性身份就学。
“女儿说过若被迫使用出生姓名性别便不想活下去,”这位母亲哽咽道,“当孩子看不见未来,这是不可接受的。政客们对此视而不见,令我愤怒又恐惧。”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