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俄勒冈电——科学家利用人类皮肤细胞成功培育出可受精卵细胞,这项突破为实现实验室培育卵子或精子的终极目标迈出关键一步,未来有望帮助不孕人群实现生育梦想。
但实验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异常现象,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研究团队郑重提醒,该项技术至少需要十年额外研究才可能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本周二发表于《自然通讯》的这项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当科学家致力于为不孕群体实验室培育配子,或帮助同性伴侣获得双方遗传基因的后代时,该成果提供了重要技术参照。
研究团队先将人类卵细胞核移除,植入皮肤细胞核。由于皮肤细胞含有两套染色体,而正常配子应各含一套染色体在受精时结合,研究人员诱导类卵细胞丢弃多余染色体后注入捐赠精子,成功启动受精后发育进程。
实验终止前,约有9%的培育细胞在培养皿中存活六天,达到早期胚胎发育的囊胚阶段。
核心瓶颈在于:染色体出现多重异常。
"我们开创了这种可减少染色体数目的新型细胞分裂技术,"论文资深作者、胚胎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主任肖赫拉特·米塔利波夫坦言,"但尚未达到培育基因正常胚胎或卵子的标准。"他将初步发现称为概念验证,并表示团队正在持续优化。
未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反响两极。哥伦比亚大学干细胞研究员迪特里希·埃格利对染色体异常现象表示担忧。
但伊芙·范伯格博士指出,虽然染色体问题确实关键,"该团队似乎已掌握染色体减数原理,只是尚未完善。这仍是重大突破,令人振奋不已。"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