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mpty hospital bed (123rf)

【编者按】生死话题向来是东亚文化中的敏感禁区,韩国最新研究却撕开了这层温情的面纱。当54.3%的民众从未与至亲谈论临终安排,78.6%的人却在内心反复盘算最后时光,这种沉默的撕裂感何尝不是现代家庭的缩影?当止痛医疗与安宁疗护成为九成民众的共识,当“不拖累家人”的温柔压倒对死亡的恐惧,我们或许该思考:回避死亡讨论是否真能维系亲情?或许真正的孝道,是学会在茶余饭后将“最后的路”摊开细说,让告别成为充满尊严的温暖仪式。

韩国政府智库最新研究显示,多数民众不愿与家人深入探讨死亡细节。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开展的成人死亡认知调查中,54.3%的受访者坦言“从未与父母、子女、配偶或兄弟姐妹讨论过死亡、临终阶段或治疗计划”。约57.7%的人表示从未听闻家人提及相关话题。

尽管回避与至亲谈论死亡,却有78.6%的受访者在内心反复思量过生命终章的安排。

这份关于“善终”的研究报告指出,20.1%的民众认为善终核心是“无痛离世”,18.5%的人选择“不让家人长期照护”,17.5%则最看重“不造成家庭经济负担”。

另有10.9%的受访者强调,最重要的应是“做好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

尽管疼痛管理并非所有人认定的首要因素,但高达97%的受访者一致认为“尽可能减轻身体痛苦”至关重要。

基于对减轻痛苦与避免拖累家人的双重考量,91.9%的民众愿意在临终阶段接受安宁疗护。约82%的受访者支持将安乐死合法化——即以主动结束生命的方式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