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昨日以谨慎乐观与疲惫怀疑交织的复杂心情,迎接哈马斯有条件接受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结束两年以加战争的协议——人们既期待双方领袖终将同意停火,又难以挥去疑虑。
31岁的奥拉·朱达坦言支持"不惜任何代价尽快结束战争,即便要做出我们本不愿的让步"。
"加沙所有人都在不惜代价祈求停战,"她通过从中部地区发送的WhatsApp消息告诉《华盛顿邮报》,"我们失去了一切,尊严被践踏,挚爱殒命,家园摧毁,钱财散尽,连哭泣都显得徒劳。"
在中部工作的急救员易卜拉欣·阿布·哈拉斯看着以色列空袭报道,担忧协议无法终结流血。"可惜这是个脆弱的协定,"他断言,"双方很快会重启战火。"
他的悲观源于亲身经历:2023年11月的周度停火与今年1至3月的两月停火虽让援助物资流入、流离失所者暂返家园,但每次停火破裂后暴力都升级反弹。
朱达说已无家可归——她的住宅在以色列空袭中化为废墟。
如今栖身中部帐篷区,她最牵挂的是寻找去年失踪的父亲阿卜杜勒·阿齐兹。
她不知父亲是已遇难,还是属于数千名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可能通过交换获释的巴勒斯坦男子之一。
"我们都期盼停火成功、战争终结,因为说真的,所有人都已精疲力竭。"她哽咽道。
以色列发动军事行动是为报复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的突袭。
据以方统计,当日哈马斯武装人员涌出加沙,造成1200人死亡,并将250人劫回该地带作为人质。目前仍有48名人质在加沙,约20人被认为幸存。
以色列誓要铲除哈马斯。加沙卫生官员称,以军已造成超6.7万人丧生,几乎全体居民流离失所。
整片社区被夷平,多数房屋、农田、道路及基础设施损毁殆尽。
以色列以哈马斯"缺乏诚意"为由打破第二次停火,实施两月封锁,导致全球饥荒监测机构宣布加沙城出现饥荒,饿殍激增。
联合国独立委员会上月认定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构成种族灭绝。该结论与国际种族灭绝学者协会、多国政府、以色列人权组织及大赦国际的判断不谋而合。
阿布·哈拉斯指出,瓦解前两次停火的核心政治算计依然存在。
"内塔尼亚胡与哈马斯都不愿进行囚犯与人质交换,"他在WhatsApp消息中写道,"只要人质仍在加沙,内塔尼亚胡就有开战理由,哈马斯也能继续存活。"
加沙城的四孩母亲雷姆(为安全隐去姓氏)说这种不确定性令人窒息:"我害怕以色列在人质回归后重启战火。"
"我无比忧虑,"她坦言,"但坚信上天安排……注定发生的事终将对我们有益。"
本周以色列切断加沙城与外界联系,警告滞留者将被视作恐怖分子。
数十万人逃离城市,但雷姆选择坚守:"加沙的人道主义状况极端恶劣。"她所在社区被军队占领,目前借住熟人家中,食物饮水紧缺。
值得庆幸的是,持续数周的猛烈轰炸昨日随以军暂停推进而减弱。雷姆尚不确定自家公寓是否还能居住。
加沙卫生部发言人扎赫尔·瓦赫迪周六称当日5人死亡,24小时死亡人数达66人。随后加沙民防部门通报,加沙城东图法居民区遭以军轰炸,包括7名2个月至8岁儿童在内的17人遇难,15人被埋废墟,搜救仍在继续。
医生穆罕默德·哈拉拉向《邮报》表示,哈马斯有条件接受特朗普方案带来即时缓解——德尔巴拉赫阿克萨烈士医院的伤患数量急剧下降。
"会成功吗?"他自问自答,"我认为必须成功,因为战争已无存在意义。"
但他警告:"危机尚未解除。军队仍驻守加沙,不过民众正试图返回远离军队的区域。"
阿克拉姆·阿布·库萨梦见从拜特哈农的农场采摘冰镇草莓汁。他从未放弃重返父辈耕耘的土地的希望。
他对协议持乐观态度,部分源于需要信念支撑:"若天佑人意,必会成功。我们必须尽快重返故土,重新耕作播种。"
经营过冰淇淋蛋糕店的马哈茂德·易卜拉欣·萨比特仍持保留态度。这个31岁男子带着5岁和19个月大的儿子,战争中失去12位亲人,现逃难至德尔巴拉赫。
"人们都在寻找安身之所和果腹之食,"他对《邮报》说,"对和平期望很低——双方都在玩弄我们,而我们才是受害者。"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