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政治漩涡中的人事任命从来都是一场豪赌,而这一次,英国首相斯塔默显然押错了宝。当“黑暗亲王”曼德尔森被派驻华盛顿的消息传出时,白厅内外早已暗流涌动——这位曾被多次逐出内阁的政坛老手,竟带着与性侵犯爱泼斯坦的旧交情重返权力核心。如今大使职位火速换人,首相那句“早知今日”的辩白显得苍白无力。这场政治灾难不仅暴露了工党政府的判断失误,更撕开了所谓“高标准执政”承诺的虚伪面纱。当危机管理沦为事后补救,当政治信誉被一次次透支,斯塔默的“律师式执政”正在经历最残酷的现实检验。

八载曼彻斯特都市大学校长任期画上句点,彼得·曼德尔森当年这句告别堪称神预言——甚至乐观得令人咋舌。

《金融时报》记录下他微笑的瞬间:“希望我的下一份工作至少能撑过这个时长的一半。”

作为政坛著名的“被炒专业户”,斯塔默爵士任命这位“黑暗亲王”出任驻美大使时,多少对风险心知肚明。

可就在亲自将大使撵下台后的首度访谈中,首相却坦言:若早知今日,绝不可能给他这个职位。

对众多工党议员而言,这种辩解根本无法掩盖唐宁街政治判断的致命失误——正是这种失误将政府拖入了灾难性的深渊。

和全世界一样,斯塔默爵士早清楚曼德尔森与性侵犯杰弗里·爱泼斯坦的交情,却依然将他派往华盛顿。

商务大臣周末试图圆场,称政府当时认定“值得冒险”。

这套说辞根本站不住脚。

毕竟本届政府打着“重振高标准”旗号上台,如今却默认:只要目标足够重要,过往污点皆可忽略。

再加上路易斯·黑格、图莉普·西迪克、安吉拉·雷纳等一连串因丑闻离职的官员——腐败恶臭已弥漫到难以驱散的程度。

更致命的是,本周事件再度暴露政府缺乏预判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总等到首相被揍得鼻青脸肿才仓促反应。

须知真正激怒众人的并非最初任命(当时虽有人皱眉,但远不及本周的愤怒规模,甚至不少职业外交官曾认可此举的逻辑),而是当威斯敏斯特众人早看出大使职位难保时,斯塔默竟在首相问答环节扯着嗓子全力相挺。

唐宁街的辩解苍白无力:要走程序嘛,总不能因媒体追问就罢免大使。

但程序正确不等于政治高明。

这位律师出身的政治家,正在用最惨痛的方式领悟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