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巴以冲突再成国际焦点!本周法国、英国等多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试图为停滞多年的"两国方案"注入强心剂。这场持续半个世纪的纷争背后,是加沙地带满目疮痍的废墟、西岸不断扩张的定居点,以及双方民众越走越远的和平愿景。当内塔尼亚胡斩钉截铁宣称"约旦河西岸绝不会出现巴勒斯坦国",当哈马斯支持率反超温和派领导层,国际社会推崇的和平蓝图正被现实撕成碎片。本文深度剖析两国方案濒临破产的残酷真相,带您看清硝烟背后权力博弈的致命死结。

法国、英国及本周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其他国家声称,其目标是挽救国际社会支持的解决方案中残存的希望——即让犹太国家以色列与毗邻的巴勒斯坦国和平共处,结束持续半个世纪的冲突。

但加沙地带毁灭性战争持续近两年之际,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都表示,两国方案的可能性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渺茫。

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使这片飞地沦为废墟。

以色列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愈发根深蒂固。

民意调查显示,哈马斯在巴勒斯坦人中的支持率仍高于西岸更温和的巴勒斯坦领导层。

包括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在内的许多以色列领导人如今直接否认允许巴勒斯坦独立的可能性。

在没有其他解决方案的情况下,以色列将无限期统治数百万巴勒斯坦人。

"约旦河西岸不会出现巴勒斯坦国,"内塔尼亚胡昨日表示,"多年来,我顶住国内外巨大压力,阻止了这个恐怖主义国家的建立。"

将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的领土分割,长期以来一直是解决巴以冲突的提议方案。

这一构想构成了多轮阿拉伯-以色列和谈及联合国决议的基础。

简而言之,多数方案主张在1967年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占领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及巴勒斯坦人口占多数的耶路撒冷社区——建立巴勒斯坦国,而以色列保留其国际公认边界。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批评者质疑该方案的公正性、智慧及可行性。

双方都有许多人要求完全控制整个土地,拒绝给予对手建国权利。

只有少数人支持建立单一民主国家,让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享有平等权利。

1990年代至2000年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谈判代表举行多轮会谈,巴勒斯坦人曾希望这些会谈能促成独立建国。

作为《奥斯陆协议》的一部分,双方同意建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该机构至今仍管理西岸部分区域。

和谈在2000年代初破裂,当时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激增。

以色列以大规模镇压作为回应,派遣坦克进入较大的巴勒斯坦城市。

暴力事件最终平息,但和平进程遭受重创。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官员上次举行严肃和平谈判是在奥巴马政府时期。

这些谈判由至今仍在掌权的同一批领导人监督:以色列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及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

此后近十年间,和平进程名存实亡。

接着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南部发动袭击,引发加沙战争,使双方陷入历史上最血腥的篇章之一。

随着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摧毁大片领土,以色列右翼趁机大幅扩张西岸的犹太定居点。

约50万犹太定居者与300万巴勒斯坦人共同生活在这片领土上。

以色列定居点领导人希望通过深化对西岸的控制,彻底扼杀巴勒斯坦建国的可能性。

据定居点监督组织"即刻和平"数据,仅2025年以色列政府就推进了定居点超过2万套新住房计划。

两国方案支持者表示,这将结束以色列的占领,使巴勒斯坦人摆脱检查站和以军突袭的残酷生活。

西岸巴勒斯坦人不能参加以色列选举,尽管以色列政府对其生活拥有广泛控制权。

他们指出,建立巴勒斯坦国也将使以色列受益,既可维护以色列作为犹太主体民主国家的特性,又能终结笼罩该地区数十年的暴力循环。

但以色列人怀疑建立此类国家能否终结冲突。

2023年袭击发生后,他们常主张任何领土撤出都会招致对更弱小以色列的进一步攻击。

他们还指出以往和谈的失败,并归咎于巴勒斯坦领导人。巴勒斯坦人则反驳以色列从未认真妥协。

无论如何,以色列领导人现在公开断言绝不会允许巴勒斯坦建国。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

作者:亚伦·博克斯曼

©2025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