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至今仍是悬在国际社会头顶的迷雾弹。当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直接将矛头指向白宫最高层,这场能源基础设施的离奇爆破已演变为大国博弈的罗生门。德方逮捕乌克兰籍嫌犯的举动看似推进调查,实则将欧洲盟友置于两难境地——既要维持对乌军援阵线,又需面对因能源危机瑟瑟发抖的民众。随着北约与俄罗斯战机在边境频频对峙,这起悬案正成为点燃新冷战导火索的磷火。今日重探此案,我们试图在信息迷雾中捕捉真相的蛛丝马迹。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宣称,若没有时任美国总统拜登及其政府事先知情,乌克兰根本"不可能"实施2022年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破行动。

《新闻周刊》已联系拜登办公室寻求置评。

乌克兰始终否认与这起俄欧能源命脉袭击事件有关,该事件发生在莫斯科发动全面侵乌战争初期。2025年8月,德国检方在调查中逮捕了一名49岁乌克兰籍嫌犯。克里姆林宫坚持指控乌克兰策划了这场袭击。

俄官方通讯社援引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的原话:"谁在暗中推动此事?显而易见,若没有拜登政府默许,乌克兰及基辅政权绝无可能实施此类行动。"

这条能源动脉长期遭受美国及其盟国抨击,西方警告称其将加剧欧洲对俄能源依赖,危及能源安全。

至今无人认领这起袭击,追凶行动仍在继续。但此事已严重冲击乌克兰与欧洲盟友关系——当欧洲民众在寒冬中承受高昂能源价格时,各国政府仍坚持为乌克兰抗俄提供关键军事支援。

佩斯科夫发声之际,北约与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剑拔弩张,西方盟友近期接连击落多架侵犯领空的俄军战机,局势一触即发。

北溪管道爆炸谜云

2022年9月的爆炸不仅摧毁了俄德之间主要天然气输送管道"北溪1号"——该管道恰好在当月遭俄方断供,还重创了从未投入运营的"北溪2号",后者因德国在俄乌开战前紧急中止认证程序而冻结。

俄罗斯曾指控美国自导自演爆破戏码,遭白宫断然否认。乌克兰则反指俄罗斯参与其中,同样被俄方驳回。

德国调查现转机 乌克兰嫌犯落网

2023年德媒披露有亲乌团体涉案后,乌克兰坚决否认参与,德国官方则对指控持审慎态度。

随着瑞典、丹麦于2024年2月终止调查,德国检方案件成为唯一持续推进的官方侦办。

2025年8月,德国联邦检察官宣布在意大利抓获涉嫌指挥爆破小组的乌克兰籍头目。这名49岁男子谢尔希·K在里米尼市被意警方逮捕,将面临爆炸罪、违宪破坏罪和关键基础设施毁坏罪指控。

调查显示,破坏小组使用假身份租用帆船,侦查人员推断潜水员随后安置了炸弹。

检方未透露船上其他人员信息,也未说明是否另有协调者及犯案动机。

尽管调查细节始终处于保密状态,但两年前从涉案帆船"仙女座号"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出了海底炸药痕迹。

(2025年9月26日东部时间上午11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