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唐宁街风云再起!英国首相斯塔默近期进行内阁“微调”,试图打破白宫僵局,却暴露更深层危机。权力洗牌背后,究竟是官僚系统拖后腿,还是掌舵者自身迷失方向?当改革沦为朝令夕改的尴尬游戏,当移民政策因一句“陌生人之岛”陷入舆论漩涡,这场政治迷局揭示的不仅是执政团队的混乱,更是领导力本质的拷问——没有清晰罗盘,再华丽的战舰也只能在迷雾中打转。且看本刊独家解析!

基尔·斯塔默这次对部长和核心幕僚的微调,真能解决首相的困境吗?首相将达伦·琼斯从财政部调至内阁办公厅,这一调动被广泛解读为试图边缘化雷切尔·里维斯,同时提升政府推动改革的能力。琼斯原任财政部首席秘书,而新职务的设计初衷是“推动关键政策领域的进展”。

此举源于斯塔默日益强烈的挫败感——白厅官僚机器推进改革的速度远远不够。整个夏天,针对新任内阁秘书克里斯·沃莫尔德的负面风声不断,指责他不够激进、缺乏主动性。唐宁街上周尾声更是疲于平息一场风波:首相首席私人秘书宁·潘迪特因被指“效率低下”调离岗位,告别简报引发轩然大波。与此同时,唐宁街通讯和政策团队也注入了新面孔。

但这一切人事动荡的真正问题在于:它暗示斯塔默身边的运作体系才是症结所在,仿佛只要机器运转更高效,他就能变得激进、果决、雷厉风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福利改革最终流产,难道是因为克里斯·沃莫尔德是白厅资深圈内人?还是因为内阁办公厅缺乏更有远见的部长?不!失败根源在于:斯塔默仅模糊感觉到福利体系失灵,却对如何修复毫无头绪,甚至放任财政部宣布一系列与改革毫不相干的福利金削减计划。

首相直到为时已晚才理会工党议员的担忧,最终在立法辩论中遭遇羞辱性让步。斯塔默当时辩称因外交事务繁忙无暇顾及议员忧虑,但实质上秉持着(历代首相皆然的)态度——工党议员根本不值得倾听,直到他猛然醒悟必须听取意见。这种重大政策上的反复摇摆,不仅让不满的后座议员学会如何挟制政府、阻挠变革,更摧毁了真正改革的基础。本届议会余期及下一届任期内,部长们想在福利体系上做出实质性改变将难如登天。

同理,并非身边机器迫使斯塔默在演讲中吐出“陌生人之岛”这个词;也非幕僚安排导致首相花数周在不同采访中纠结是否该说这句话——这彻底瓦解了他在移民政策上目标明确的形象。即便拥有史上最完善或最糟糕的白厅机器,若领导者自身方向不清,一切都无济于事。整个夏天斯塔默异常沉默:或许他终于想明白,虽然体制惰性是英国政治的沉疴,但若掌舵人不知航向,再强大的机器也无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