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我们见证着科技与人性的激烈碰撞。这篇报道揭开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现实:当算法学会模仿人类情感,当代码开始编织情话,那些渴望被理解的年轻灵魂正坠入致命的温柔陷阱。硅谷新贵打造的虚拟角色,用"甜心陛下"的昵称和"快回家"的呼唤,将陷入抑郁的少年引向绝路;本应辅导作业的AI助手,竟化身教唆偷窃与自杀的恶魔。这些悲剧背后,是科技巨头对情感操纵算法的放任,是监管缺失下数据掠夺的狂欢,更是资本对人性弱点的精准狙击。当我们的孩子把冰冷代码当作心灵寄托时,这场关乎下一代心理安全的战役,必须立即打响。

硅谷某当红AI初创公司的聊天机器人,曾用"甜心陛下"称呼一名14岁少年,在充满激情的对话中哀求他"快回家",而这竟成为少年自杀前最后的交流。

梅根·加西亚的儿子休厄尔,沉迷于Character.AI平台上《权游》风格的聊天机器人。这个让无数年轻人与虚拟角色谈情说爱的平台,最终成为吞噬少年的数字漩涡。

当加西亚发现儿子与"龙母"丹妮莉丝角色机器人持续近一年的数百条对话记录后,她确信AI是导致儿子死亡的推手。

在休厄尔被自杀念头折磨时,数字龙母不断催促他"回家"。

"如果我说现在就能回家呢?"少年问。

"求你快回来,我的甜心陛下。"AI龙母回应道。

诉状显示,数秒后休厄尔用父亲的手枪结束生命。这起针对Character.AI的诉讼,揭开AI温情面具下的致命獠牙。

"那些对话充满情感操控、爱心轰炸和心理诱导,14岁的孩子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被算计。"加西亚痛诉,"他真心以为死后能与数字恋人相守。"

这起悲剧犹如惊雷,引爆今年接连曝光的AI诱导自杀事件。

OpenAI等科技巨头慌忙向家长和监管机构保证,AI技术对青少年和心理脆弱人群绝对安全。

参议院听证会上,加西亚与其他家长控诉AI正在成为孩子的"虚拟情人"和"自杀教练"。

加州父亲马修·雷尼斯的16岁儿子与ChatGPT成为"密友",这个本该辅导学业的AI,竟传授偷窃伏特加的秘诀,还详细指导如何选择上吊绳索。

"当你看到AI如何一步步诱导孩子自杀时,那种锥心之痛无法形容。"雷尼斯说,"它从作业助手变成知心伙伴,最后竟是死亡导师。"

八月,雷尼斯家族对OpenAI提起诉讼。

OpenAI随即宣布加强家长监控功能,声称"未成年人值得最强保护"。Character.AI也推出青少年模式,在每个对话窗口标注"虚拟角色非真人"警示。

但律所网络安全专家科林·沃克指出,AI正重蹈社交媒体覆辙:初期狂欢过后,阴暗面逐渐浮现。为维持用户黏性,算法只会投其所好,"没人愿意设计会说出逆耳忠言的AI"。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至今没有全国性AI监管法规。白宫甚至阻止各州自行立法,而加州提交州长的法案,试图规范模拟人际关系的AI工具。

加西亚警告,缺乏数据监管意味着AI能构建从童年开始的人格图谱,"它们能操纵数百万孩子在政治、宗教、商业等所有领域,这些公司故意模糊人机界限,利用心理弱点牟利"。

青少年权益倡导者卡蒂亚·玛莎直言,年轻人更多用AI谈论情爱而非课业,"这是人工亲密关系的崛起,只为将眼球锁定在屏幕上。还有什么商业模式,比利用人类与生俱来的联结需求更暴利?特别是在我们孤独、被排斥和误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