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儿子在美国海军服役的巴勒斯坦妇女,在特朗普政府及以色列、约旦政府介入后,于近期被秘密撤离加沙。此事由知情人士及《华盛顿邮报》查阅的往来信函证实。
这场行动需要以军协调暂停空袭以确保妇女安全通行,凸显出缺乏资源与人脉的加沙民众想要合法撤离何等艰难。
在此特殊行动展开的同时,特朗普政府正屡遭指责漠视加沙巴勒斯坦人的苦难——甚至包括拥有美国公民身份的人士。
59岁的阿赫拉姆·菲尔瓦娜的逃生之路耗费了1万美元捐赠运输费,需要借助精密软件在以军持续空袭中监控其行踪,更需美国高官直接介入以确保约旦和以色列政府为其开放通道。
菲尔瓦娜32岁的儿子尤尼斯·菲尔瓦娜于2023年入伍,希望藉此获得美国公民身份。
他在采访中回忆,自去年10月加沙战争爆发后,母亲与六名兄弟姐妹面临的危险与匮乏与日俱增。
2024年,他家七层楼的住宅在轰炸中被夷为平地。食物与药品日益短缺。
"他们一度只能靠吃鸟食维生。"他说。
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致命袭击引发战争以来,美国公民从加沙撤离始终是争议焦点。
巴裔美国人及其家属持续投诉美国政府未尽力保障公民安全撤离,部分人更于12月对拜登政府提起诉讼。
代表部分家庭的律师玛丽亚·卡里指出,特朗普任内的局势愈发严峻。
八月,国务院宣布停止向加沙民众发放旅行签证。
此决定出台前,极右翼活动家劳拉·卢默将巴勒斯坦儿童及护理人员抵达旧金山机场的视频称为"国家安全威胁"。尽管未在政府任职,卢默对总统具有超常影响力。
据律师与人权组织透露,美国公民的子女与配偶多以国家安全为由被拒绝撤离。
尤尼斯·菲尔瓦娜于2024年2月从海军新兵训练营毕业当日宣誓成为美国公民。
他表示自己在仪式上被要求站在约旦国旗下,因美国不承认巴勒斯坦国旗。
作为驻加州的海军医护兵,尤尼斯自2024年初就一直筹划让母亲经约旦撤离。
他虽为兄弟姐妹申请加急处理,但除母亲外全部遭拒。
他虽获美国移民局批准母亲入境,却找不到人护送她离开加沙或协助更新过期护照。据称美国官员表示无能为力。
九月初,尤尼斯联系上美国特种作战协会——该退伍军人组织战争爆发以来已协助约1100人合法撤离加沙,包括一名美军士兵的母亲。
该组织成员、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亚历克斯·普利察斯组建团队支援菲尔瓦娜家族。
成员包括2001-2004年驻耶路撒冷担任美以巴安全协调参谋长的退役陆军上校史蒂夫·加巴维克斯。
普利察斯还获得特朗普中东事务副特使摩根·奥塔格斯(本人亦是海军预备役)协助,使团队与驻约旦安曼美国使馆高官建立联系。据《邮报》查阅的信息,团队另一成员向国家安全委员会通报了行动计划。
白宫与国务院发言人未回应置评请求。
一位与其他知情者同样要求匿名的美国官员将成功撤离归功于驻安曼外交官:"驻约旦使馆团队超越职责范围,帮助这名美军士兵的母亲安全离开加沙。这体现了我们外交官每日在全球进行的英勇工作。"
加巴维克斯称动用昔日人脉——包括以色列军方、辛贝特和摩萨德情报机构——确保阿赫拉姆获准离开加沙。
以色列领土活动协调局代表确认收到置评请求但未回应。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言人未即时回复。
加巴维克斯向《邮报》透露,与以方协商重点包括确保"不锁定其位置",并寻求"建立安全防护圈"避免撤离小组遭误炸。
驻华盛顿的约旦使馆官员加速批准阿赫拉姆入境。大使迪娜·卡瓦尔声明称政府"乐于协助"菲尔瓦娜离开,并强调此举应视为约旦"持续广泛人道主义努力的一部分——而非特例"。
卡瓦尔补充:"约旦每日都在默默不懈地援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领导撤离行动的特种部队退伍军人本·克莱使用自行开发的应用程序确定最安全路线。
据《邮报》查阅的信息,因文件延误放弃以军护送原计划后,退伍军人组织捐赠1万美元雇佣地面运输,将菲尔瓦娜从加沙城住所安全送至东南角凯雷姆沙洛姆口岸。
九月中旬,以军加强攻势后命令加沙城全体居民撤离。随着局势恶化,雇佣运输计划被迫取消。最终由菲尔瓦娜的一个儿子寻得车辆载母亲前往关口。
因道路被逃亡人群堵塞,他们仅行进短暂距离。在女儿协助下,菲尔瓦娜在监控设备保护和空袭暂停中徒步完成最后14.4公里。
全程历时19小时。9月17日,普利察斯向协作小组发出两字捷报:"出来了!"
代表巴裔家庭的律师卡里对菲尔瓦娜获释表示欢迎,但指出此事令仍受困者处境更显尖锐——包括其委托人、美国公民萨尔萨比尔·埃尔赫卢,她三名非公民子女至今未能撤离。
《邮报》获取的邮件显示,美国驻耶路撒冷使馆以"美国国家安全"和签证担忧为由拒绝协助埃尔赫卢的子女。
卡里指出,政府在优待军属的同时,"明确表现出从根本上不关心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即使他们是美籍巴勒斯坦人"。
目前阿赫拉姆·菲尔瓦娜仍滞留约旦等待签证批准。其子表示渴望协助其他家人离开加沙,但必须等待缓慢且不透明的签证流程。
得知母亲案件引起美国政府高官关注令全家深受震动。"这些人为我的家庭付出关心,意义重大。"他说,"我不是孤身作战。"
但他质疑为何需要如此非常规干预,毕竟美国曾为乌克兰、阿富汗等战乱地区设立人道主义安置政策。
"美国理应做得更多。"他说。
——约翰·哈德森对本报道亦有贡献。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