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移民权利与国家安全的天平摇摆不定,一场关于《欧洲人权公约》存废的暗战正在英国悄然上演。记者深入伯明翰移民法庭,揭开人权条款如何成为 deportation 博弈中的关键筹码。数据显示,过去13年间仅0.2%的外国罪犯成功凭借人权申诉留英,但政客们仍将ECHR视为移民管制的绊脚石。当"炸鸡块阻止遣返"的荒谬案例被证伪,当焦虑症诊断成为法律攻防焦点,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公约条款被滥用,还是它本就该成为守护人性尊严的最后防线?这场关乎千万人权利的拉锯战,远比想象中复杂。

移民究竟有多大概率能凭借人权理由成功留在英国?

右翼要求英国退出《欧洲人权公约》的声浪越来越高——甚至连一些重量级工党人士也声称公约需要改革。

于是我突然造访移民上诉法庭,想亲眼看看这里的移民和律师如何运用这套法律体系。

迟来的判决,不公开的结果

我走进伯明翰一栋法院大楼的四层。

旁听的第一案是位38岁尼日利亚男子。他持学生签证入境但早已过期。

就在签证失效前,他以与一名巴巴多斯籍女性的恋爱关系为由申请居留——这位女性自2015年起就在英国生活工作。

通过视频连线的法官得知,当事人的伴侣有个17岁女儿。

女孩虽与生父同住,但两人坚称她与尼日利亚男子亲密到喊他"爸爸"。这正是援引ECHR第8条"家庭生活权"的上诉。

次日换了一位亲自坐镇的法官。

眼前这名男子正对抗被遣返肯尼亚的命运——他幼年就随母亲兄弟来英。

青少年时期他因持刀重伤他人被判近十年监禁。

他的辩护同样基于ECHR第8条:出狱后他成为了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律师还援引禁止酷刑的ECHR第3条,理由是他被确诊"广泛性焦虑"和抑郁症。

这些案件的判决还需数周,结果不会公开。

离开时我不禁感慨程序的扑朔迷离。

也难怪政客将这份二战后为保障欧洲人权签署的公约,视作驱逐移民的绊脚石。

ECHR真是遣返拦路虎?

"某种政治动态导致了公约被当作替罪羊",伦敦米德塞克斯大学人权法教授爱丽丝·唐纳直言。

她不相信退出ECHR能显著提升英国遣返人数。

"老实说我们无从得知,现有数据不足以支撑这种论断。"

"比如今年热议的外国罪犯人权上诉数据表明,退出公约的影响微乎其微。"

内政部数据显示:2008年4月至2021年6月,21521名待遣返外国罪犯提起上诉,仅2392人纯靠人权理由胜诉——年均约181人。

其他移民类型的人权居留数据尚未公开。小船偷渡者通常依赖其他公约。

"庇护申请受1951年《难民公约》管辖",唐纳教授解释,"当然ECHR中禁止酷刑条款会提供重叠保护...但若《难民公约》仍有效,寻求庇护者首先会援引它。"

她更指出存在"大量失实或夸张的报道"。

破解炸鸡块神话

2025年2月,媒体广泛报道一名阿尔巴尼亚罪犯因儿子不爱吃外国炸鸡块而免于遣返。

"事实是上级仲裁庭裁定可将其遣返,并明确表示炸鸡块证据远未达法定标准。"教授澄清道。

退出ECHR的代价

退出公约意味着所有英国人将失去其保障,不仅是移民。

它不仅守护生命权、自由权、公平审判权和言论自由,更禁止酷刑、奴役和歧视。

退出还可能违反《贝尔法斯特协议》——尽管有人认为可避免此后果。

但在移民问题已成选民最关切议题的今天,有些人已准备付出这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