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麦挪威多座机场因领空出现无人机报告被迫关闭,这场风波恰逢莫斯科与北约关系高度紧张之际,部分欧洲官员认为此类事件暴露出欧洲空域的脆弱性,并指向俄罗斯蓄意破坏的行为模式。
但克里姆林宫坚决否认与此有任何关联。
以下为您梳理事件全貌。
事件脉络
丹麦军民两用的奥尔堡机场在周三周四连续两晚关闭并停飞航班。警方称这些无人机行动模式与数日前导致哥本哈根机场瘫痪的案例高度相似。
埃斯比约、森讷堡和斯克吕斯楚普等城镇机场附近也发现无人机踪迹——后者正是丹麦F-16和F-35战机编队的基地。
挪威奥斯陆机场周一因无人机目击事件被迫停航三小时,目前挪丹两国事件尚未确认关联性。
此前波兰罗马尼亚均报告遭遇俄罗斯无人机入侵,直接触发北约启动第四条磋商机制。
威胁何在?
丹麦司法部长直言无人机旨在"散播恐惧与分裂"。当无人机掠过机场上空,尤其起降阶段极易引发撞机事故。
2018年戴顿研究所模拟实验触目惊心:时速238英里的小型无人机撞击Mooney M20机翼时,镜头记录下机翼被撕裂的骇人画面。
必须全面停飞?
机场无需因无人机全面停运,但通常需暂停起降以防碰撞。这会导致旅客滞留、航班改降等连锁反应,具体关停时长由各机场运营方决定。
俄罗斯是幕后黑手?
目前无人机事件频发且关联性不明。丹麦警方称全国自周一起接获大量目击报告,其中奥尔堡事件"值得警惕"。北方警区官员表示"操作者身份与目的尚难断定"。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指此类事件构成"边境持续性挑衅模式",但俄驻哥本哈根使馆驳斥相关猜测"荒谬",克宫发言人亦坚决否认参与。欧洲国家屡次指控俄实施"灰色地带"混合战争,均遭俄方持续否定。
早有先例?
自2018年起无人机目击与数字系统故障屡扰机场:2018年12月英国第二繁忙的盖特威克机场因三天内超百次无人机目击,跑道关闭30小时导致十万圣诞旅客受影响,开创英国大型机场因无人机停运先例。
近五年后的2023年,盖特威克再度因无人机调查关闭跑道近一小时。法兰克福机场运营商确认2023年因无人机入侵两度全面停航。美国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去年也因无人机目击关闭四小时。
反制手段
丹麦国防部长宣布将提升无人机压制能力,并立法允许机场击落无人机。英国自盖特威克事件后已将机场禁飞区扩展至5公里,投入数百万英镑部署反无人机系统。
以色列设计的"无人机穹顶"系统可干扰无人机通信,还能激光定位摧毁目标,据称拦截范围达数公里。俄机场常遭乌克兰自杀式无人机袭击,频繁使用GPS干扰使无人机偏离目标,但该技术会误伤周边航空器,非直接冲突国难以实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