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身份证的拥护者认为,这将通过为每个人提供身份验证方式,加速英国迈入数字未来。
但令人困惑的是——我们明明早就能做到这件事。
我们既有护照、驾照等实体身份证件,也拥有庞大的数字认证体系,以及一系列要求你反复验证身份的法律规定,有时一周甚至需要多次核验。
如果你最近雇佣过员工,哪怕只是短期兼职,就会知道必须现场或在线核查对方的工作资格文件。
开设银行账户、聘请律师、申报税务、投票选举、申请全民福利等政府服务时同样如此。如今连浏览色情内容都需要身份核验。
从政府视角看,问题在于这些系统各自为政,导致漏洞难以避免。
例如尽管有层层审核,非法移民仍能成功开设银行账户。内政部本应与银行共享数据阻截此类情况,但信息往往残缺不全或根本错误——这正是"疾风号丑闻"曝光后,该体系被迫暂停四年的根本原因。
真正高效的系统应当整合清洗数据,实现全局掌控。但这要求本就运转迟缓的行政部门获取那些难以追踪的信息,更遑论共享。
数字身份证倡导者认为,与其修补旧体系,不如直接建立中央统一系统更省力。
他们宣称新系统将更高效可靠,但本质上,这是一套希望让政府实现"理想化治理"的基础设施。
这不禁让人反思: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系统吗?
我们是否想要一个能监控生活每个角落的政府?一个真正能执行现有法律框架的"全能管家"?
政府的调研数据显示,民众对失效的公共系统已忍无可忍,尤其在移民问题上渴望强硬手段。
因此最大风险或许不在政治争议,而在落地执行。
他们能否确保系统预算可控且按时交付?能否在大规模运营时抵御黑客攻击与技术故障?
能否让民众相信问题出在现有系统本身,而非操作方式?
这任务连谷歌、亚马逊都会望而却步,相比之下高铁项目HS2都显得小儿科。
然而并不以技术见长的白厅,或许将在下届大选前接手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