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无限期”停播吉米·金梅尔深夜秀的决定,彻底暴露了本届政府的执行力。
今年1月,特朗普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誓言“立即停止所有政府审查,让言论自由回归美国”时,台下曾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与他走出政治荒野长征中一贯的“言论自由”口号一脉相承,也延续了其首任期内对“取消文化”的猛烈抨击——他曾称这种行为“完全是极权主义的定义”。这一信息尤其引起支持者的共鸣。毕竟在2021年1月6日国会骚乱后,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曾连续数周封禁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账号。
然而如今,他正发动现代史上最严厉的政府打压行动,矛头直指美国主流媒体机构,动用一切可用工具清除他不同意的报道与评论。
就主持人调侃保守派活动家查理·柯克遇刺事件,ABC于周三(新西兰时间周四)决定“无限期”停播吉米·金梅尔深夜秀——这一举动让本届政府的执行力显露无遗。特朗普不仅未谴责对喜剧演员的禁声,反而在Truth Social上欢呼这是“美国的重大利好”,并将此事称为“成功取消”。
这一决定背后,是CBS和ABC就特朗普提起的诉讼达成数百万美元和解(法律专家曾认为这些诉讼胜算渺茫);是CBS新闻在政府压力下同意改变政治访谈呈现方式;更是CBS新合并母公司派拉蒙天舞任命“监察员”处理报道投诉(该职位由保守派政策资深人士担任)的一系列妥协。
“总体而言,针对所有媒体机构的攻击在现代美国史上无疑前所未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媒体政策教授维克多·皮卡德表示,“我想不到任何先例。”
皮卡德指出,金梅尔停播事件尤其令人震惊,因为就在特朗普任命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布伦丹·卡尔明确暗示可能惩罚转播金梅尔节目的地方电视台后,ABC迅速作出了这一决定。
卡尔等人指控金梅尔在节目中歪曲刺杀柯克的凶手泰勒·罗宾逊的政治立场。金梅尔本周一曾在节目中称,特朗普支持者正“拼命试图将罗宾逊描绘成非我族类”。(执法部门称犹他州的罗宾逊近期观点曾左倾)
卡尔在与右翼播客主本尼·约翰逊对谈时表示,FCC将研究“补救措施”,并尖锐指出转播ABC节目的“持牌广播机构”需对母公司进行抵制。
更多报道
娱乐ABC因查理·柯克言论停播吉米·金梅尔节目
娱乐“糟糕之夜”:吉米·金梅尔谈及特朗普时哽咽落泪
观点评论:金梅尔停播证实科尔伯遭取消后众人猜测
娱乐特朗普欢呼ABC对吉米·金梅尔采取行动
卡尔将责任转嫁于ABC地方台的做法,俨然复制了尼克松政府的策略。该政府曾开创以吊销电视台许可证为要挟,迫使大型电视网服从行政指令的先例。
电视网依赖地方台和电视台集团实现全国节目转播。
尼克松将地方台管理者——尤其是共和党执政地区的——视为对抗纽约总部网络的潜在盟友。虽因水门事件未能全面推行该策略,但其思路已被验证。
约30年后,正是来自附属台的压力迫使ABC在政治风波后停播了比尔·马赫的《政治不正确》节目——这是此前最后一次深夜秀因政治争议被取消。当时马赫因9/11事件相关言论遭到白宫批评。
本次不同之处在于,卡尔明确提及电视台政府许可证属性。随后拥有ABC附属台的大型电视台集团Nexstar立即宣布自主停播金梅尔节目,ABC继而宣布全国无限期停播(未说明原因)。值得注意的是,Nexstar正寻求需要FCC批准的电视台合并。(另一地方台巨头Sinclair随后也宣布停播)
停播决定后,卡尔在福克斯新闻汉尼提节目中进一步强调许可证问题,指出广播牌照持有者需符合“公共利益、便利与必要”原则。
保守派传统上反对政府内容管控,这种立场曾促使里根时代废除《公平原则》(该原则要求广播机构呈现争议问题多方观点),并为FCC带来更自由放任的氛围。
卡尔承认FCC“此前未强制执行公共利益义务”,但向汉尼提表示现状正在改变:“FCC将落实公共利益审查,不适应者可以交还许可证。”
值得玩味的是,卡尔曾是拜登政府施压社交媒体管控健康及选举 misinformation 的激烈批评者。他在2024年春季演讲中称:“我们正经历审查浪潮,政府控制增强必然导致言论自由缩减,因为言论自由本是制衡政府的力量。”
而特朗普团队同样完成了立场转换。即便此刻,他们仍在谴责社交媒体所谓“内容审核”(这类审核曾限制其散布2020选举舞弊谎言),同时全力惩罚令特朗普不快的记者、喜剧演员和评论员。
早在柯克遇刺前,特朗普对传统媒体的攻势已持续升级。如今更呈加速态势。
在本周对《纽约时报》的诉讼中,特朗普援引ABC与CBS的和解案例,宣称这证明其诉讼“极具价值”。
副总统万斯表示,庆祝柯克之死者虽受言论自由保护,但不该免于被解雇或(针对教授)失去联邦资助。司法部长邦迪更直言:“我们将精准打击散播仇恨言论者”,后续才补充称仅起诉煽动暴力而非言论本身。
当ABC记者追问邦迪言论对自由的影响时,特朗普的回应毫无委婉:“她很可能盯上你这种对我不公的记者。你心中充满仇恨,或许下一个就是ABC。”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
作者:吉姆·鲁滕伯格
摄影:马克·艾布拉姆森、蒂尔尼·L·克罗斯、洛伦·埃利奥特
©2025 纽约时报公司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