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s of the Korean Financial Industry Union hold a rally on Sept. 26 in central Seoul, calling for real wage increases and the adoption of a 4.5-day workweek. (Yonhap)

【编者按】当“躺平”成为东亚社会的集体暗号,韩国却选择用制度变革向过度劳累的文化宣战。4.5天工作制引发的这场世纪博弈,既是打工人与资本力量的角力,更折射出后工业时代的发展迷思。在低生育率与生产力困局的双重绞杀下,缩短工时究竟是治愈社会痼疾的良方,还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德国工人用93.72美元时薪享受四天工作制时,韩国54.64美元的数据显得格外刺眼。这场关乎千万人生活方式的变革,正在成为观察现代文明转型的绝佳样本——我们终将明白,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将人异化为生产工具,而是让效率与尊严在时光天平上获得平衡。

新政旨在提升工作与生活平衡,企业却担忧竞争力滑坡

韩国政府正强力推进4.5天工作制,这项总统李在明竞选时的旗舰承诺引发商界忧虑,业界警告缩短工时可能拖累生产效率并推高企业成本。

竞选期间李在明提出将法定周工作时间从40小时减至36小时且薪资不变,目标在2030年前将韩国年均工时降至OECD国家平均1742小时以下。截至2023年,韩国劳动者年均工作时长已达1874小时。李在明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每周4天工作制,即32小时周工时。

法务部上周宣布,作为123项政府立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拟于年底前向国会提交缩短工时的新法案。这项暂定名为《缩短工时支持法》的新规,预计将为实施缩短工时的企业提供补贴与税收减免。

与此同时,雇佣劳动部于周三成立了由工会、商界团体和政府机构组成的三方特别工作组,共同制定缩短工时的实施路线图。

这项改革距韩国2011年全面实行五天工作制已时隔14年——当年该制度历经十年分阶段推行才最终落地。支持者认为缩短工时将改善工作生活平衡,预防过劳现象,并有望扭转韩国令人担忧的低生育率趋势。

"正如李在明总统近期指出,4.5天工作制不仅是克服国家低增长与地区人口衰退的解决方案,更是破解韩国低生育率与增长停滞的唯一钥匙。"韩国金融产业工会主席金亨善在要求实施4.5天工作制及加薪的罢工活动前如是说。

生产力隐忧令企业界如坐针毡

然而商界拉响警报,指出在未提升生产效率的前提下缩短工时,可能让本就面临劳动力成本攀升与经济不确定性的企业雪上加霜。

业界认为这项提议为时过早,因韩国生产效率远落后于主要经济体。OECD统计显示,2023年韩国劳动者每小时创造54.64美元GDP,不足美国劳动者97.05美元的一半,较德国93.72美元、法国87.30美元及西班牙70.60美元亦有明显差距。

"在韩国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经济体时,单纯缩减法定工时将削弱企业竞争力。"韩国经营者总协会强调,"当务之急是推行弹性工作制,完善特殊加班审批机制,让劳资双方能更灵活自主地安排工时。"

中小型企业警告自己将首当其冲。"若新规覆盖员工不足5人的企业,周五下午客流量高峰时段就得支付加班费。"韩国小商工人联合会负责人宋志荣指出,"这部分负担将完全转嫁给小企业主,对他们而言难堪重负。"

大韩商工会议所旗下智库"可持续增长倡议"的最新研究也警示,若未实现生产率提升,缩短工时将加剧薪酬与产出的失衡,劳动密集型产业尤甚。

该研究发现2023年韩国劳动者年人均劳动生产率仅6.5万美元,在36个OECD国家中排名第22。该水平仅相当于已实行四天工作制的比利时12.5万美元与冰岛14.4万美元的一半,也远低于正在试点缩短工时的法德英等国。报告补充道,当前韩国生产率水准仅达正讨论缩短工时的发达经济体三分之二,若不提升效率,难以缩小与富裕国家的收入差距。

"缩短工时能通过增加休闲时间提升工作满意度并刺激消费。"智库在报告中坦言,"但若时均生产率未见提高,年产出将会下降,人力成本反而上升,最终加重企业负担。"

研究还发现近年薪资涨幅已大幅超越生产率增长,导致二者差距加速扩大。2000至2017年间薪资与生产率保持约3.2%的同步年增长,但2018至2023年间趋势逆转,薪资增长4%的同时生产率仅提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