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udi Foreign Minister Faisal bin Farhan (left) and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co-chair a meeting at the UN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Monday. (EPA-Yonhap)

编者按:国际政治舞台再掀波澜!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联合国公开承认巴勒斯坦国,瞬间点燃西方多国"承认潮"。这场外交地震背后,是加沙战火下愈演愈烈的国际立场博弈——从欧洲到北美,从阿拉伯世界到东亚,各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站队形成鲜明光谱。承认国家数量已占联合国成员国的四分之三,但实质性独立道路仍布满荆棘。当象征性外交动作遭遇地面军事行动升级,和平曙光是否真如马克龙所言"转瞬即逝"?这场关乎中东命运的外交博弈,正将世界推向新的十字路口。

法国总统马克龙周一在联合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引爆西方多国集体跟风对抗以色列——这一里程碑式举动虽具象征意义,却撼动国际格局。

马克龙在以色列及其头号支持者美国缺席的峰会上发声,强烈呼吁终止加沙战火。

"和平的时刻已经到来,我们正处在稍纵即逝的关键节点,"马克龙在联大演讲中掷地有声。

"是时候让哈马斯释放48名人质了!是时候停止战争、停止轰炸加沙、停止屠杀和流离失所!"但马克龙同时强调,除非加沙实现停火并释放所有人质,法国不会开设巴勒斯坦国大使馆。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盛赞法国"历史性勇敢决定",代表团队伍起立鼓掌致敬。

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葡萄牙接连承认巴勒斯坦国,在以色列加强加沙军事行动之际形成围剿之势。

摩纳哥、比利时、安道尔、马耳他和卢森堡随后在联大讲台集体亮牌,使承认国数量飙升至联合国成员国的四分之三。

西班牙、爱尔兰和挪威已在今年5月率先承认,瑞典更早在2014年就迈出这一步。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强硬表态绝不容许巴勒斯坦建国,其内阁极右翼成员甚至威胁吞并约旦河西岸以绝后患。

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丹农放话"将采取行动",直指承认行为"不是在促进和平,而是在支持恐怖主义"。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代特朗普发声,称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对哈马斯的奖励"。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峰会前向法媒坦言:"我们不应因可能遭遇报复而退缩。"

这场冲突源于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从加沙发动的袭击,引发以色列铺天盖地的反击。

未来巴勒斯坦国将以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为核心,该机构目前有限控制约旦河西岸,与加沙的哈马斯分庭抗礼。

以色列刻意模糊两者界限,美国更罕见拒绝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亲临会场。

89岁的巴勒斯坦老资格领袖被迫视频参会,隔空喊话哈马斯向巴权力机构上交武器。

"我们同样谴责杀害和拘留平民的行为,包括哈马斯在2023年10月7日的行动,"他郑重声明。

法国与曾有意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沙特共同主办峰会。沙特外长费萨尔亲王在深夜落幕的峰会上呼吁各国效仿承认巴勒斯坦国。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虽批评以色列在加沙行动,但作为美国重要盟友均未承认巴勒斯坦国。

德国外长瓦德普尔坚持"谈判达成的两国方案才是巴以和平共处的正道"。

早在1917年支持犹太建国的英国表态,若以色列同意加沙停火将暂缓承认。然而以色列反而发动夺取加沙城的新战役。

但历史性承认难以改变残酷现实。国际危机组织巴以项目主任罗登贝克警告:"若没有具体措施支撑,承认巴勒斯坦国可能掩盖巴勒斯坦人生存空间正在加速消亡的真相。"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造成1219名以色列人遇难,多为平民。

哈马斯管理的卫生部称,以军后续行动已导致6534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联合国确认该数据可信。这场生死博弈的数字背后,是人类永恒的和平之问。(法新社)